第一单元第1节1《信息》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docx
第一单元第1节1《信息》教学设计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信息》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星期X第X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能够识别和利用信息,形成对信息价值的判断。
2.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学习信息处理和逻辑推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了解网络道德和隐私保护,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4.增强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有效地查找和筛选信息。
-细节举例:包括如何输入关键词、使用高级搜索选项、评估搜索结果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等。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高效地评估搜索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如何避免网络信息的误导。
-细节举例: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区分信息的真实性和虚假性,理解“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学会批判性思维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例如,学生可能不清楚如何识别网络上的假新闻或误导性信息,这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来引导学生。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的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信息检索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搜索技巧和评估信息的方法。
3.实验器材:准备电脑设备,确保网络连接稳定,以便学生进行搜索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安排实验操作台,以方便学生分组实践和互动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检索场景,如查找天气预报、新闻资讯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如何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激发学生对信息检索方法的好奇心。
3.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自己遇到的信息检索难题,分享解决经验。
讲授新课(20分钟)
1.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介绍信息检索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2.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输入关键词、使用高级搜索选项等。
3.信息评估:讲解如何评估搜索结果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介绍批判性思维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15分钟)
1.课堂练习:布置几个实际搜索任务,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查找特定新闻、查询天气预报等。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搜索过程中的难点,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小组展示:每组挑选代表展示搜索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课堂提问(5分钟)
1.针对课堂练习,提问学生搜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
2.提问学生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搜索成功的经验和遇到的挑战。
2.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信息检索的困惑,进行解答和拓展。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境中的信息检索过程。
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讨论网络道德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2.提问学生如何在自己的网络行为中践行网络道德。
3.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分享对信息检索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双边互动
1.教师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通过提问、分享、讨论等方式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信息检索的主题。
2.讲授新课:系统讲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巩固练习: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搜索技能。
4.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疑问。
5.师生互动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合作能力。
6.核心素养拓展: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素养,提高道德观念。
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拓展要求
1.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学生在信息检索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信息安全意识。
3.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用时共计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
-信息检索的定义
-信息检索的目的
-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2.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搜索
-高级搜索选项
-搜索结果的排序和筛选
3.信息评估
-评估搜索结果的相关性
-评估搜索结果的可靠性
-批判性思维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4.信息素养
-网络道德
-隐私保护
-责任意识
5.信息检索的实践技巧
-使用引号进行精确搜索
-使用布尔运算符进行组合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