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_T3478-2023_小冰麦33种子生产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ICS65.020.20
CCSB05
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478—2023
小冰麦33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productionofwheatgrass-wheat33
seed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布
DB22/T3478—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春武、焦明大、宫磊、刘宝、李松梅、李奇帅。
I
DB22/T3478—2023
小冰麦33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小冰麦33种子生产的程序,规定了圃地选择、单株选择、株行选择、株系选择、人
工去杂、收贮晾晒、种子检验的操作指示,描述了生产记录与档案等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小冰麦33原种生产和大田用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5506.2小麦和小麦粉面筋含量第2部分:仪器法测定湿面筋
GB/T14614粮油检验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测试粉质仪法
GB/T17317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NY/T3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质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
3
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第一代至第三代而来,产量、品质、遗传性状与育种家种子一致。
用原原种(3.1)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种子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
4
小冰麦33种子生产程序包括原种生产和大田用种生产两个部分,程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1
DB22/T3478—2023
图1小冰麦33种子生产程序流程图
5
应选择肥力均匀的上等地块,具备灌溉设施;土壤pH以6.5~8.5为宜;应倒茬轮作,前茬作物
不应使用长残效除草剂;应与其他小麦品种、玉米、大豆、水稻等田块隔离20m以上。10月中下旬
深耕25cm~30cm(盐碱地20cm~23cm)后耙平,保证地块耕翻作业质量。翌年播种前及时整地,
达到“平、碎、细”的待播状态。
每公顷施用底肥氮(N)、磷(P2O5)、钾(K2O)含量各15%的复合肥250kg~300kg,3叶期
追施尿素50kg~75kg。
将原原种子点播于原种圃,行距30cm,株距2cm~4cm,行长2m~3m。选择1000个~
2000个典型单株挂牌标记,按单株单独脱粒、室内考种。
考查各单株叶色、芒长、护颖形状及颜色、穗长、粒数、穗粒重、籽粒饱满度、粒色、角质率、
2
DB22/T3478—2023
每株种子播种一行,行距30cm,株距2cm~4cm,行长2米,行端留0.5m过道,15行设置
一行原原种对照行。在生育期间,对每个株行的典型性、整齐度及性状进行鉴定、记载,及时淘汰存在
杂株、病株、劣株的株行。
株系选择
5.5.1
5.5.2
播种前应用含戊唑醇和福美双的可湿性粉剂拌种(参考产品使用说明),以防治散黑穗病。
每个入选株行的种子单独播种一小区,小区面积9m。每平方米保苗400株~450株,行距
2
30cm。6个小区设定一个原原种对照小区。
5.5.3
5.5.4
每个小区分别脱粒、测产,将出现病株、杂株或产量低于原原种对照的小区予以淘汰。
测试各小区种子品质,应满足面粉粗蛋白含量≥16.0%、湿面筋含量≥38.0%、稳定时间≥
20.0min的指标要求。面粉粗蛋白含量按NY/T3的方法测定,面粉湿面筋含量按GB/T5506.2的
方法测定,稳定时间按GB/T14614的方法测定。
5.5.5
将最终入选的所有小区种子混合作为一级原种。此批原种可按照每平方米400株~450株密
度繁殖1代~2代生产二级原种。种子贮藏条件应符合GB/T17317的规定。
原种种子质量
扩繁的原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6
大田用种生产
选地、整地
同5.1。
宜使用喷灌或滴灌系统等节水灌溉方式。播种后、3叶期、拔节期、灌浆期应根据土壤墒情和阶段
粘虫: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
锈病:三唑酮、戊唑醇;
杂草:禾本科杂草选择炔草酯、精噁唑禾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