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_T1755-2012_草麻黄生产技术规程_吉林省.docx
ICS11.120.99
B38
DB22
备案号:37439-2013
吉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22/T1755—2012
草麻黄生产技术规程
RulesforNormalizedCultivationofEphedraSinica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1755—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春雁、宋志峰、李国华、牛红红、岳玉兰、李庆华、蔡玉红、武巍、何智勇、
仇建飞。
I
DB22/T1755—2012
草麻黄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草麻黄种子质量、产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和初加工。
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西部地区草麻黄规范化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3543.1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6号,自2001年11月29日起施行
年均温度2.7℃~4.7℃,大于等于10℃的年积温2800℃~3300℃,年平均降水350mm~500mm,
年均日照时数2800h~3000h,无霜期为120d~140d。
3.2空气质量
应符合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3.3水质量
土壤条件应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pH≤8.0。
1
DB22/T1755—2012
选地
整地
做畦
土壤处理
选地
整地
土壤处理
种源
种子
质量
育苗地处理
选地、整地
播种
播种期
种子处理
播种方法
灌溉
移栽地处理
直播地处理
育苗地播种
直播地播种
移栽时间
移栽方法
起苗
定植
移栽
除草
幼苗管理
追肥
越冬苗管理
水肥管理
除草
农业防治
药剂防治
病虫害防治
田间管理
成苗管理
移栽地管理
直播地管理
图1麻黄生产技术流程
为前一年收获的新种子,外观棕褐色或棕色,有光泽、鲜亮、饱满、无病虫、无霉变,种子含水率
≤12%,千粒重≥7g,纯度≥98%,净度≥95%,发芽率≥60%。
2
DB22/T1755—2012
5.2选地、整地
5.2.1育苗地处理
5.2.1.1选地
选择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没有种植过药材的地块。土质为沙壤土或沙质土等结构疏松的土壤,
土壤pH≤8.0。有灌溉条件,可与禾本科轮作。
5.2.1.2整地
深翻15cm~20cm、耙细、磨平。同时每公顷深施充分腐熟农家肥45000kg作基肥,另施磷酸二铵
种肥150kg~225kg。
5.2.1.3做畦
做畦前灌足底水,待田间持水量达到80%做畦。畦宽1.2m,选择平畦或底床开沟作业,畦面大小根
据灌水和作业方便具体确定。
5.2.1.4土壤处理
用旧畦土做畦育苗,或用种植过作物的土地作移栽田或直播田时,要换用无病新土或用5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用药8g~10g进行土壤消毒以防治土传病害。畦做好后,可用乙磷铝800~1000
倍液、多抗霉素150~200倍液或甲霜灵800~1000倍液均匀喷洒于畦面,每公顷用药量1500g,防治幼
苗立枯病和猝倒病。
可选择沙壤土、沙质土,耕层大于30cm,土地平整,浇水不拉苗、淹苗、淤苗;有机质含量≥0.7%,
土壤pH≤8.0,理化性状好,团粒结构明显;有灌溉条件。
沟渠灌溉的移栽地块要保持地块局部平整、灌水方便;喷灌地块也需粗略平整,便于作业。移栽前
一年秋翻一次,深度30cm,播前结合耕翻,每公顷深施充分腐熟农家肥37500kg左右,灌足底水,使
田间持水量达到80%。进行土壤消毒,方法参照5.2.1.4。
秋播:8月中下旬气温稍低时,播种当年采集的新种子。秋播育苗当年越冬需覆盖一层腐熟农家肥。
3
DB22/T1755—2012
层积处理:种子与干净河沙按1∶3体积比混匀后层积,层积温度2℃~4℃处理15d。
5.3.1.3播种方法
畦面开深2cm、宽10cm浅沟;将拌入适量细沙的种子均匀撒播沟内;行距30cm,覆土1cm,稍加
镇压;灌水保持畦面土壤湿润,至苗出齐;播种量20kg/km~25kg/km。或采用宽窄行法,宽行间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