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5日星期五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世界的奇妙之旅,开启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接下来,我要带领大家走进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感受化学实验的魅力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思维方式。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将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提升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烈,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在化学这门学科上,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酸碱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但在实际操作和实验技能方面,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
从知识层面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酸碱的定义和性质,但对于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如何使用还较为陌生。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缺乏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急躁和粗心大意的行为习惯。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跟上进度。其次,在实验操作环节,教师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以便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化学实验。
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酸碱性的检验方法;二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三是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些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验桌椅、试管、滴管、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酚酞)、标准溶液(盐酸、氢氧化钠)、量筒、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蒸馏水。
-课程平台: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系统)。
-信息化资源: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的动画演示视频、实验操作步骤的微课视频。
-教学手段:实验操作演示、小组讨论、课堂提问、实验报告撰写指导。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酸和碱有哪些性质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是的,酸和碱都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比如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第一条:介绍酸碱指示剂
-教师展示石蕊试纸和酚酞试液,讲解它们的作用和变色原理。
-学生观察并讨论,教师总结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表现。
-第二条:演示实验操作步骤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滴管取少量溶液,滴加指示剂,并观察颜色变化。
-学生跟随操作,教师强调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第三条:讨论酸碱溶液的性质
-教师提问:“为什么酸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酸碱溶液中的H+和OH-离子与指示剂的作用。
3.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第一条:分组实验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套实验器材,按照教师指导进行酸碱溶液的检验。
-第二条: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记录不同溶液在加入指示剂后的颜色变化,并与课本内容进行对比。
-第三条:分析实验结果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讨论可能的原因。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第一方面:讨论不同指示剂的适用范围
-举例回答:“石蕊试纸适用于检验强酸和强碱,而酚酞试液适用于检验弱碱。”
-第二方面:讨论实验误差的来源
-举例回答:“实验误差可能来源于指示剂的用量不准确、溶液的浓度不均匀等。”
-第三方面:讨论如何提高实验准确性
-举例回答:“可以通过多次实验、精确测量溶液体积和指示剂用量等方法提高实验准确性。”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