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电子教案 专题5 程序设计入门 任务2 初试程序设计(教案).docx
任务2初试程序设计
任务2初试程序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通过阅读材料和梳理知识,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核心素养;通过小组协作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知识目标:能够叙述Python的简介,列举出Python语言的应用领域;能够说清楚Python变量的概念,并能够写出输入输出语句的格式;能够列出Python的常用运算符。
能力目标:能够完成Python和VSCode下载、安装、调试;能够根据输入和输出的语句格式,按要求进行变换使用;能够灵活应用Python的常见运算符;能够设计人机对话模拟程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Python变量和输入输出语句并编写简单人机对话的程序。
教学难点:输入输出语句结构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策略
教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理实一体化机房、信息化教学平台、配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学习
利用互联网了解Python基础知识、应用领域,熟悉Python开发环境的搭建方法。
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任务导入
创设情景,任务引入:小小在了解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后,明白了算法的含义和如何对算法进行描述,并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小在了解到Python语言的语法简洁、清晰,代码可读性强后,决定选择Python进行学习。。
任务分析,拟定任务线路:要学习Python程序设计,就需要了解Python和它的应用领域,并搭建开发环境,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进行调试,为接下来的程序设计做准备。
感知体验:小小所在的学校双创中心最近引进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以完成简单的对话,老师就带她到门口的机器人(图5-2-2)处录入相关的信息。录入信息开始以后,机器人开始工作。
机器人: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小小:小小。
机器人:您好!小小,请问您是双创中心哪
个小组的?
小小:程序设计。
机器人:欢迎小小同学加入学校双创中心的
程序设计小组。
……
完成信息录入以后,小小就思考,自己可否设计一个类似这样的程序呢?
通过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结合感知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学习任务。
知识学习
1.Python简介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了解Python:Python程序设计语言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一种面向对象的高级编程语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语法简洁、代码可读性较强、开发速度快、编码方式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且具有跨平台、免费和开源的优势。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了解Python的版本:Python自诞生以来,主要发布了三个版本,目前市场上用得较多的是Python2.x和Python3.x版本。虽然Python2.x和Python3.x在语法上有差别,但思想互通,且有专门从Python2.x代码向Python3.x代码的转换工具“2to3.py”。
2.Python的应用领域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Python的应用领域:Python语言最初用于编写自动化脚本,现在已经被应用于Web开发、网络爬虫开发、游戏开发、科学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领域。
探究活动: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下Python开发的知名项目,更加全面地去了解Python的魅力。
3.Python常用的开发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Python的常用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是指用于程序代码编辑、编译和运行调试的软件。Python安装成功以后会自带一个IDLE开发环境,但功能比较有限,且界面友好度不高,为此多数Python开发人员会选择使用VisualStudioCode(简称VSCode)等作为Python的开发工具。
引导学生查阅网络资料:VSCode开发环境具有什么优点?
4.Python的基础知识
(1)变量
引导学生学习变量的概念:变量通常用来表示计算机程序中可变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某个内存单元中。
教师提醒:一个变量每次只能赋一个值,如果再次赋值就会覆盖前一次的值。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变量命名规则:在程序设计过程中,用户会为每个变量定义一个名字,即变量名。Python变量命名定义规则如下:
①变量名通常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组成,且严格区分字母大小写。
②不能以数字作为变量名的开头,且不能包含空格。
③不能使用Python中的关键字作为变量名。
④定义变量的同时,必须为其赋值。
引导学生学习变量的赋值:变量在赋值时,使用等号赋值。
x=1#将数字1赋值给变量x。
str1=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