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电子教案 专题2 开启网络之窗 任务4 交流与发布网络信息.docx
PAGE2
任务4交流与发布网络信息
任务4交流与发布网络信息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能在网络交流、网络信息发布等活动中,坚持正确的网络文化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培养信息素养、创新思维、信息社会责任。
知识目标:认识即时通信功能及常用软件;了解网络社交及常用渠道。
能力目标:会使用网络工具即时交流信息;能编辑、加工和发布网络信息;能收发电子邮件;会根据需求组织开展网络会议。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交流与发布网络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使用工具合理的编辑、加工和发布网络信息。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策略
教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理实一体化机房、信息化教学平台、配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学习
1.学习教师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
2.查阅资料,了解交流与发布网络信息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任务导入
创设情况,任务引入:当前,互联网让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变革,遥远距离消失了,自由的网络交流,畅快的信息发布,正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任务分析,拟定任务线路:
感知体验:调查几种常见沟通交流形式的特点及时效性,填入表2-4-1中,分析各种沟通交流方式的优缺点。
通过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结合感知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学习任务。
任务准备
1.即时通信
引导学生认识即时通信:即时通信(IM)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
图示讲解:图2-4-2QQ登录界面
2.网络社交
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社交:互联网构建了一个超越地球空间之上的、巨大的网络群体,这个群体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提供这些服务的即是网络社交平台。
图示讲解:图2-4-3常见的网络论坛、图2-4-4网络社交新平台
结合日常生活引导认识即时通信、网络社交,同时以图示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必备知识。
任务实施
小组合作方式按照拟定的任务线路实施任务。
1.即时交流信息
(1)即时通信
(2)远程协作
2.发布在线信息
(1)注册登录
(2)发布信息
(3)分享信息
3.收发电子邮件
(1)注册邮箱
(2)登录电子邮箱
(3)收发电子邮件
4.组织网络会议
(1)注册登陆腾讯会议
(2)加入腾讯会议
(3)使用腾讯会议
(4)使用手机版腾讯会议
小组合作训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即时通信、远程协作等交流信息的方法,以及发布在线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会组织与使用网络会议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职业技能。
任务拓展
拓展延伸:暴雨中的技术之善、人性之美
从虚拟世界的“救命文档”放眼现实世界暴雨中的向险而行、洪水中的逆流而上,就能深刻懂得为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总是我们义无反顾的坚定选择,为什么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
开拓学生视野同时,引导坚持正确的网络文化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任务评价
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完成表自我评价表
提炼、巩固
课后作业
1.使用计算机终端浏览器访问“新华网”官网,阅读新闻热搜榜排行第一的新闻,并将它分别转发到QQ群、微信群及微博,观察阅读者的反应,并分析原因。
2.QQ群“群课堂”非常适合进行在线直播教学,也可以类似实现网络会议的功能,分小组建立QQ群,尝试使用“群课堂”进行网络会议。
检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提升计算思维及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