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电子教案 专题6 数字媒体创意 任务3 制作人声解说(教案).docx
任务3制作人声解说
任务3制作人声解说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培养信息素养、创新思维,提升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音频的编码、采集率、比特率、格式等相关概念;了解常用音频处理软件。
能力目标:掌握音频旁白制作、音频剪辑、格式转换等操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旁白制作、音频剪辑相应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音频的编码、采样率、比特率等相关概念。
三、课时安排
4课时
四、教学策略
教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学习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理实一体化机房、信息化教学平台、配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学习
1.学习教师布置的课前学习任务。
2.查阅资料,了解音频处理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任务导入
创设情况,任务引入:小小为舅舅制作的短视频需要一个浑厚且标准的男声作为旁白配音,但小小却找不到满足要求的真人人声。
任务分析,拟定任务线路:
感知体验:利用“在线音频剪辑器”制作一段30秒左右手机铃声并保存。
通过设置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结合感知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学习任务。
任务准备
1.音频编码
引导学生了解音频编码:数字化音频即用数字编码编码的方式记录声音信息,不同的编码方式其记录音质有较大差别。常见无损编码方式有FLAC、WAV、APE;常见有损压缩编码方式有MP3、ACC等。
2.音频采样频率
引导学生了解音频采样频率:音频采样频率,指每秒钟采集的音频信号样本数据的次数,单位为赫兹。采样率越高,音质越高。
3.比特率
引导学生了解比特率:比特率指单位时间内的二进制数据量。比特率越高、音质越好。
4.音频格式
用不同的算法对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封装后生成的文件具有不同的格式。
图示讲解:表6-3-1常见音频格式。
5.常用音频处理软件
音频处理的常见操作包括降噪、变调、剪辑、混音、格式转换等。
图示讲解:图6-3-2常见音频处理软件。
探究活动:通过网络搜索图6-3-2中常用的音频处理软件,了解他们的应用场景及优缺点。
引导学生了解音频相应属性;了解音频各属性对音频质量的影响。
了解常的音频处理软件作用及特点。
任务实施
小组合作方式按照拟定的任务线路实施任务。
1.制作旁白
通过“在线文字转换语音-在线配音网”录入旁白文字,进参数调并试听,待满意后,设置计算机音频参数后将转换好的的旁白录制下来。
2.剪辑声音
对录制旁白音频进行剪辑,去除其中不需要的部分后下载保存。
3.格式转换
利用“格式工厂”将下载保存好的旁白合成文件由MP3转换成WAV格式。
小组合作训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音频处理能力。
任务拓展
拓展延伸:
开拓学生视野同时,
任务评价
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完成表自我评价表
提炼、巩固
课后作业
撰写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介绍你的学校或你的专业,并将短文利用语音合成技术制作成语音与大家分享。
检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提升计算思维及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