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TSHAEPI-在产企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高密度电法预警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4-24约9.08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团体标准

《在产企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高密度电法预警

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规范在

产企业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实时监测与预警技术应用,提升工

业园区、化工企业等重点区域环境风险源头防控能力,根据《上

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由上海

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

联合上海宝发环科技术有限公司、宝武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本标准。

二、标准编制目的和意义

(一)本标准编制背景

在产企业(工业园区、化工厂区等)污染物泄漏可能对土壤

和地下水造成长期隐蔽性污染。筑牢源头防线,推动土壤污染治

理“未病先防”是提高治理成效、降低治理成本的重要举措。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的任务要求。

传统监测手段存在时效性不足、空间覆盖有限等问题,高密度电

法在线预警技术通过电阻率动态变化监测污染物泄露,具有非侵

入性、高分辨率、实时预警的优势。然而,目前行业缺乏统一的

技术规范,导致在监测设计、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预警阈值设

定等环节存在差异,亟需标准化指导。

1

(二)标准编制目的

通过明确高密度电法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中的技术设计,

设备选型,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异常识别及预警机制要求,

实现污染物泄漏的早期识别与精准定位,缩短应急响应时间。为

在产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助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

头防控。

(三)标准编制意义

1.贯彻《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源头预防”管

理要求

2024年11月印发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提出“防

新增、去存量、控风险,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和受污染土壤环

境影响”的相关要求,本标准紧扣《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

核心精神,针对工业企业在产阶段污染物泄漏风险,通过高密度

电法在线监测技术的标准化应用,实现污染隐患的“早发现、早

预警、早阻断”。通过动态监测电阻率异常变化,实时反映地下

高风险污染风险,构建“监测-预警-响应”全链条防控体系,从

源头削减污染物向土壤和地下水迁移的可能性,推动污染防控从

“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的实质性转变。

2.填补标准空白,构建高密度电法在线监测技术体系

当前国内相关标准(如《地下水污染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指

南》、《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聚焦于场地调查阶段的静态勘

探,缺乏针对在产企业动态监测预警的完整规范。本标准主要特

点包括:明确在线监测预警技术要求,解决传统电法仅用于事后

2

勘探的局限性,实现动态监测;基于污染物类型(重金属/有机物)

和埋深的分级预警阈值,实现风险量化分级,构建预警体系;根

据输出解释成果形成污染羽迁移趋势动化,为智能决策提供基础。

3.服务城市安全与区域协同治理

上海作为全国工业经济核心枢纽,拥有16大工业园区和超

17万公里地下管网,环境风险呈现高强度、隐蔽性特征。其中部

分工业园区毗邻长江、黄浦江等敏感水体,污染泄露扩散后果严

重。本标准通过高精度监测网络、多级预警、三维动态建模等技

术手段,构建“土壤-地下水”立体防控体系,提升突发环境事件

处置效率,筑牢超大城市环境安全防线。本标准基于上海实践形

成的技术规范,积极尝试为城市集群提供可复制、可验证、可扩

展的标准化路径,赋能城市集群一体化环境污染风险防控。

三、编制过程

(一)调研与策划阶段(2020年1月—2021年12月)

联合同济大学成立专项研究组,系统梳理国内外高密度电法

标准、技术文献,结合历史已完成典型工业园区的污染本底调查,

编制《在产企业污染高密度电法动态监测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1年6月,开展首轮设备选型测试,对比国内外主流高密度电

法仪,确定测量设备核心性能指标,完成实验室小试、中试方案

策划。

(二)技术验证与工程探索阶段(2022年1月—2023年

12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