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数据的收集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6.2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6.2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6.2数据的收集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星期一第3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收集的意义,学会运用不同方法收集数据,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基本的数概念、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基本的运算技能。他们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类和描述,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分析有浓厚兴趣,善于观察和思考;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数学感到枯燥,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够快速理解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直观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学习,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数据收集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二是如何确保收集到的数据准确性和代表性,三是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数据分析中的统计学概念感到困惑,难以理解概率和统计量的意义。教师需要针对这些困难,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数据收集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不同数据收集的经验。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数据收集的过程,如调查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场景再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数据收集的实际案例,如使用图表软件展示数据,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据收集与分析的过程。
4.安排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收集信息的?”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已知的统计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等,为数据收集的讨论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数据收集的概念、目的和重要性,解释数据收集的步骤,包括确定收集目标、选择数据来源、设计数据收集工具等。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案例,如学校运动会成绩的收集,展示如何进行数据收集的全过程。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设计一个调查问卷,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设计可能的答案选项。
3.数据收集实践(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数据收集活动,如调查同学的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等。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时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数据整理与分析(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使用表格或图表进行展示。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提出可能的结论,并讨论数据可能存在的偏差。
5.数据展示与交流(约20分钟)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指导: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数据收集方法的建议,以及如何更好地分析数据。
6.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知识。
-教师指导: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7.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据收集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及如何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
8.课后作业(约10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收集计划,并尝试在课后实施。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统计学入门》:这本书适合初学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知识。
-《数据收集与分析:实践指南》:这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