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副高精品试题.docx

发布:2025-04-23约1.39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题型:单选题

1.常用于凝血项检查和血液保养液中的抗凝剂是

A.EDTA

B.草酸钠

C.枸橼酸钠

D.双草酸盐

E.肝素

答案:C

解析:枸橼酸钠能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阻止血液的凝固。枸橼酸钠与血液的抗凝比例为1:9或1:4,适用于红细胞沉降率、凝血检查,是输血保养液的成分。

2.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A.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

B.抑制因子X的激活

C.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E.抑制血小板聚集

答案:A

解析:肝素能加强凝血酶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过量肝素可引起白细胞聚集合血小板减少,均不适合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更不适用于止血学检验,但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每毫升血液的肝素用量为10.0~12.5IU,多为肝素钠盐或钾盐。

3.静脉采血标本溶血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种情况

A.组织液混入

B.剧烈震荡

C.容器不洁

D.注入试管过快

E.与水接触

答案:A

解析:发生溶血的主要原因有:采血不顺利,操作不当,采血量不足、容器不清洁、接触水或化学溶剂、强力震荡和分离血清时不慎等。

4.用于血液分析仪检测的标本适宜保存的温度是

A.4℃

B.-20℃

C.-80℃

D.37℃

E.室温

答案:E

解析:血液分析仪测定采用的抗凝全血宜室温保存,不宜存放在2~8℃冰箱中,低温可使血液成分和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即使室温保存,也不宜超过6小时,最多不超过8小时。

5.纤维蛋白原国际命名为

A.Ⅰ因子

B.Ⅱ因子

C.Ⅳ因子

D.Ⅴ因子

E.Ⅶ因子

答案:A

解析:纤维蛋白原国际命名为凝血因子Ⅰ,是血浆的成分之一。

6.成熟红细胞的特点包括

A.双凹圆盘状

B.无细胞核

C.无细胞器

D.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E.以上均是

答案:E

解析:以上四个选项都是对红细胞的正确说法。

7.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时MCV和RDW的改变为

A.MCV正常,RDW异常

B.MCV降低,RDW正常

C.MCV增高,RDW异常

D.MCV增高,RDW正常

E.MCV降低,RDW异常

答案:C

解析:红细胞平均指数可作为贫血形态学分类依据。小红细胞性贫血可低至MCV50fl、MCH150pg、MCHC220g/L。大红细胞可高至MCV150fl、MCH50pg,MCHC值正常或减低。大细胞性贫血RDW明显增高时,红细胞峰右移,出现双峰,以100fl处峰为主,为大细胞不均一性图形,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初期。

8.与镰形红细胞有关的血红蛋白是

A.HbG

B.HbBart

C.HbS

D.HbC

E.HbI

答案:C

解析:镰形红细胞形如镰刀状,是由于红细胞内存在异常Hb(HbS)所致。

9.成人RDW-CV的参考值上限为

A.10%

B.20%

C.15%

D.45%

E.30%

答案:C

解析:成人RDW-CV的参考值为11.5%~14.5%。

10.患者,女性,25岁,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其血细胞形成学表现为

A.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答案:B

解析:缺铁性贫血以小细胞为主,小红细胞血红蛋白合成障碍,生理性浅染区扩大,成为环形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

11.在粒细胞成熟过程中,最先含有特异性颗粒的是

A.早幼粒细胞

B.晚幼粒细胞

C.中幼粒细胞

D.杆状核粒细胞

E.原始粒细胞

答案:C

解析:在粒细胞成熟过程中,最先含有特异性颗粒的是中幼粒细胞。

12.染色血涂片中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相差悬殊,属于

A.大细胞性贫血

B.小细胞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双相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答案:C

解析:染色血涂片中红细胞明显大小不等,相差悬殊,与骨髓粗制滥造红细胞有关,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13.淋巴细胞不增高的疾病是

A.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B.严重化脓性感染

C.流行性腮腺炎

D.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结核

答案:B

解析: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传染病、某些慢性感染、肾移植术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而严重化脓性感染时,淋巴细胞的数量是不增加的。

14.梅毒感染时可引起哪种细胞增多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答案:A

解析:当机体出现急性感染或炎症:如化脓性球菌、某些杆菌、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和梅毒等)、寄生虫(如肺吸虫等)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15.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

A.空泡变性

B.H-J小体

C.核固缩

D.中毒颗粒

E.大小不均

答案:B

解析:中性粒细胞发生毒性变化时,胞体可出现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Dohle体、退行性变。

16.ABO血型天然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