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法律法规》课程标准.pdf
《运输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运输法律法规【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授课单位】【总学时】36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运输法律法规》课程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能够使学生理解铁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合同法,进而理解
和掌握铁路旅客、货物运输等方面的基本法律问题,最终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法律在铁路运输
中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意识,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理念,分析和处
理铁路客货运输合同业务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将法制落实到铁路运输的各项工作和作业中,
提高铁路运输法律素养。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基本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实践为主线、能力为中心、企业指导和参与,
设置教学项目。
(1)以就业为导向。本课程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就业需求,因此在课程设计中
突出了能力培养,注重法律的应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的培养,边学边练,学
以致用。
(2)以实践为主线。简化不必要的理论,坚持实践为重、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建
设。课程教学中首先遵循理论来自于实践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制作高水平的
教学课件,插入大量的案例导入,把真实的案例搬进课堂,以增强知识点的实践性,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3)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学生就业岗位需求
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能力目标,将法律意识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之中,
实现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
的转变,突破原课程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4)以项目驱动、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一脑—心”
全方位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掌握《铁路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与主要内容;
(2)了解铁路运输相关知识;
(3)了解合同的概念;
(4)掌握合同的订立、变更、转让、履行、保全及终止;
(5)熟悉承担违约责任的条件、形式及免责情况;
(6)了解运输合同的概念、分类及构成要素;
(7)掌握货物、旅客运输合同中的相关内容;
(8)掌握铁路建设质量安全、铁路专用设备质量安全、铁路线路安全及铁路运营安全
的相关知识;
(9)了解《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的相关知识;
(10)掌握铁路交通事故等级的划分与事故报告的内容;
(11)掌握铁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调查处理及赔偿责任;
(12)了解《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法律责任的相关知识;
(13)掌握旅客运输相关知识,以及行李、包裹运输相关知识;
(14)了解特定运输相关知识;
(15)熟悉运输事故处理相关知识;
(16)掌握《铁路旅客运输安全检查管理办法》《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管理办法》中的相
关知识;
(17)熟悉《铁路互联网售票暂行办法》中的相关知识;
(18)掌握铁路运输纠纷的调解与仲裁;
(19)熟悉铁路运输纠纷的行政复议;
(20)掌握铁路运输纠纷的诉讼。
2.2能力目标
(1)能够依法解决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具备依法办事的能力;
(3)能够依法签订运输合同;
(4)能够依法处理合同的变更、解除、转让,并解决运输合同履行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5)能够依法解决铁路建设、线路及运营中的安全问题;
(6)具备依法处理铁路交通事故并实施应急救援的能力;
(7)能够依法解决铁路旅客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8)能够依法保障旅客安全、快速、准确、舒适、便利地到达目的地;
(9)能够依照规章解决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