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法律法规》 课程标准.pdf
《民航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民航法律法规【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民航服务专业
【授课单位】【总学时】52
【教材】《民航法律法规(第2版)》,聂文俊,航空工业出版社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航空服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的一个必修课程。其功能
是使学生熟悉民航法律与法规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具备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从事服务工作
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其进入岗位实习作涉及民航旅客运输的法律法规知识做储备。
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熟记民用航空运输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国际航空运输的组织和
法律框架、国内和国际航空运输的区别及其不同的法律规范,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范来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
1.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
析,以民航旅客运输所需要的民航法律与法规知识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民航旅客运输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职业素养,
同时充分考虑本专业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需要,遵循适度够用的原则选取相关理论知识,
确定相关技能与要求。
根据民航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专业需求,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融入九大模块(民
航法概述、空中航行法律制度、民用航空器管理法律制度、民用航空人员管理法律制度、民
用机场与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民用航空运输管理与运输合同法律制度、民用航空保险法律
制度、民用航空器的搜寻援救及事故调查、民用航空犯罪和刑法)之中,各模块内容以国内、
国际民航法律法规体系为主线,系统而有重点地介绍民航领域的法律知识,并注重理论知识
与岗位实际的紧密结合,有效地提升课程内容的职业属性,增强了实用性和针对性,能真正
地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真实工作情境构建完整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切实感
到现实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升学生知法、守法和规范自身行为的需要,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力。
2.课程目标
本课程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及其基本技能的同时,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表达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2.1学科核心素养
养成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涉及旅客权益的法律法规;有较强的规范
意识,自觉按照民航相关法规与规章,规范自己工作的行为;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案例分
析,解决旅客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纠纷,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法律素养。
2.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民航法的概念与特点,明确民航法的调整对象。
●了解民航法的渊源和发展。
●了解我国民航领域的立法情况。
●理解空气空间及领空主权,明确领空的范围和领空主权的法律性质。
●理解九种航空权,了解飞行自由与航空运输权。
●了解空域管理制度,熟悉我国特殊空域的划分、防空识别区和空中交通规则,明确
入境和放行的相关法律规定。
●了解国际空中航行的一般规则,以及公海和专属经济区上空飞行自由的规则。
●了解航空器“过境通行权”和“群岛海道通过权”的相关规定,理解领空主权保护
的相关内容。
●了解航空器的概念及分类,明确民用航空器的法律地位。
●了解民用航空器国籍的意义,掌握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的法律规定。
●熟悉我国民用航空器国籍登记的程序,了解民用航空器的国籍标志和登记标志。
●明确民用航空器登记国的权利和义务。
●理解民用航空器的所有权、占有权、抵押权和优先权,并熟悉相关的法律规定。
●熟悉民用航空器主要权利的登记、变更和注销登记的相关规定。
●理解民用航空器租赁的概念,了解民用航空器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相关规定。
●了解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掌握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的主要内
容、管理机关和相关法律规定。
●了解民用航空人员的概念与类型,并明确民用航空人员的法律责任。
●熟悉民用航空人员执照的取得与执照有效期的相关规定,以及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