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章节综合2.docx

发布:2025-04-26约1.7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章节综合2

一、单选题

1.(2025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中国劳工远赴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做出贡献

②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太平洋战场日军总兵力

③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150多万,占其总伤亡人数的70%

④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5北京石景山高一上期末)解放战争时期的某战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加速了全国的解放。该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孟良崮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2025北京东城高一上期末)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该诗描述的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北平和平解放 D.解放南京

4.(2025北京朝阳高一上期末)1949年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言论(???)

A.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覆灭 B.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政治基础

C.强调加强党风建设以适应形势发展 D.开辟出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5.(2025北京东城高一上期末)对下图中战役取得胜利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B.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

C.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振奋了抗战精神

6.(2025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下图为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以下选项能够解释1945年数据变化原因的是(???)

A.中华民国建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B.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抗日战争胜利,民众期待和平民主建国

D.“国民大会”召开,暴露国民党独裁本质

7.(2025北京东城高一上期末)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抗战过程中,中共的努力主要表现在(???)

①倡导并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

②开辟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③科学论证了中国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④在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民主选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题

8.(2025北京朝阳高一上期末)中华民族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梁启超于1902年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并将其上升到了全民族的高度,认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894年,《兴中会章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来革命派认识到这一观念是一种狭隘的“排满主义”,于是转而积极拥护“五族共和”思想,并于1924年提出“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随着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族”的观念得到进一步认同与发展。“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观念为各族人民所认同。共产党人也接受和使用“中华民族”概念,用来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抗日战争期间,各民族“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升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夯实、铸牢、

——摘编自陈天驰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变形成的历史探察》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华民族”概念内涵的演变,并概括演变的原因。

9.(2025北京东城高一上期末)中共报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1931年12月在江西瑞金创办《红色中华》报,1934年10月该报休刊。1935年底该报在瓦窑堡复刊,1937年1月在延安出版改刊名为《新中华报》。1941年5月,《新中华报》与新华社内部刊物《今日新闻》合并为《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作为中央的机关报。

材料二??

报刊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摘要

《红色中华》报(1931年)

《马克思列宁论武装暴动》

根据马克思、列宁所指示的暴动艺术的法则,正确地估计客观的革命形势,周密地分析阶级力量的对比,以最大的决心,组织并进行暴动,我们才能够推翻旧统治阶级的权力,而夺得并巩固暴动的胜利

《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纪念》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伟大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