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优质课件.pptx

发布:2025-04-28约4.1千字共7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表里的生物(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认识作者

冯至(1905—1993),中国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作品主要有《昨日之歌》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询问同学。

蝎(xiē)子

钵(bō)子

cuì

shuài

shuài

左窄右宽

“虫”靠上一点

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默读全文,联系课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填一填。

课文先写,然后写,最后写。

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认为里面一定有一个小生物,

“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一次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并说这摆来摆去的小东

西是小蝎子的尾巴,

“我”信以为真,见人就说父亲

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认知——好奇

猜测——证实

表里的生物(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cuì

shuài

深入学习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充满好奇?

2.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体会心理描写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心理描写童真童趣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作者就像在与人倾心交谈,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我”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童年的天真无邪。

从这些语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嗒,滴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只许听,不许动。

小孩儿不许动表。

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天真幼稚、富有幻想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充满好奇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么丑陋的生物放到表里

得到父亲肯定的回答,并证实自己的推断,所以感到愉快

有强烈的求知欲

回顾课题,理解结尾

1.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表里的生物”其实指的是什么。

2.作者结尾说“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其实表里根本没有生物,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作者又为什么不说了?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我”当时还小,以为是表里的生物发出的“滴嗒,滴嗒”的声音,并天真地相信了爸爸的话,以为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后来渐渐长大,“我”明白了钟表的原理,于是不说了。

拓展小练笔

(1)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个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2)请你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认知——好奇

猜测——证实

天真可爱

求知欲强

谢谢观看

1.通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

3.了解表的内部构造。

4.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叙述了作者小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