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2669—2020_杂种落叶松碳汇林营建及计量技术规程_黑龙江省.docx
DB23
ICS65.020.40
B64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669—2020
杂种落叶松碳汇林营建及计量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DB23/T2669—2020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地林
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哈尔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黑河市草原服务站、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与数字林业
服务中心、林口林业局有限公司、东京城林业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生态保护修复和荒漠化防治处、海
伦市森林资源保护中心、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黑龙江省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五大连池市引龙河林场、
汤原县正阳林场、宾县光恩林场、勃利县河口林场、泰来县林业草原工作总站、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第
二调查规划设计院、宾西示范林场、五常市林业和草原局、依兰县东风林场、依兰县珠山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锐、李冬梅、贾炜玮、朱万才、苏晓莉、穆明、穆晶、李亚洲、潘鹏旭、刘
滨凡、吕跃东、吴瑶、孙楠、张怡春、吴俊民、刘国成、崔文章、王怀宇、王席颖、刘继春、张永刚、
阚学权、张涛、朱英杰、吕爽、原雪娜、杨云飞、王纯福、韩月臣、梁宇新、王卉、李英明、曾闯、李
俊宝、朱明华、翟丽波。
I
DB23/T2669-2020
杂种落叶松碳汇林营建及计量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杂种落叶松碳汇林营建及计量的术语与定义、作业区选择调查和设计、培育技术、碳
密度计量和监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杂种落叶松碳汇林的营建及计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201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2015森林抚育规程
LY/T2253-2014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DB23/T2016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本规程的杂种落叶松是以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和长白落叶
松(Larix.olgensis)为亲本的种间杂交组合。
4作业区选择和调查设计
生长季年平均降水≥400mm,≥10℃年积温≥2300℃的地区为杂种落叶松碳汇林的适宜栽培区。
杂种落叶松碳汇林营建适宜立地应具备以下条件:坡度<15°,坡位下或中,坡向阳坡、半阳坡、
半阴坡,地位指数≥14m。地位指数划分参见附录A。
按照DB23/T2016的规定执行。
4.2.2作业区设计
a)作业设计应满足以下条件:作业区调查表格完备、基线调查表格完备、有减少碳排放和碳泄漏
b)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按照GB/T15776-2016中14.5的规定执行。
1
DB23/T2669-2020
5培育技术
5.1苗木选择
造林苗木应达到以下标准:苗龄1-1;地径>0.40cm,苗高>35cm;根系长度>18cm,>5cm长的一
级侧根数>10;充分木质化。
5.2整地
5.2.1整地原则
应保护作业区的原生散生木,尽量保留灌木和草本;在山顶、山脚保留10m~20m宽的原有植被保护
带。对作业区中的极小种群、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不应进行整地,应保留适当宽度的缓冲保护带。
不应移除作业区的地表枯落物、树根、枯死木及采伐剩余物。
5.2.2整地时间
在造林前一年10月进行。
5.2.3整地方法
采用穴状整地,直径不宜超过40cm,深度25cm。山区、半山区应沿等高线进行整地。
5.3栽植密度
阳坡、半阳坡、坡度≤10°的地块宜选择4400株/hm造林密度,半阴坡、坡度10°~15°的地块宜
2
选择3300株/hm造林密度。
2
?
……………(1)
Ws——干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
Wb——枝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
Wf——叶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
Wr——根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
Wt——立木总生物量估计值,单位为千克(kg);
2
DB23/T2669-2020
D——立木胸径,单位为厘米(cm)。
6.2碳密度计量
6.2.1林分生物量计量
林分生物量模型见式2、式3。
?Ws??e(0.5717-0.7594/T)
G
1.0640
?
Wb??e(-1.2828-2.8982/T)
G
1.2048
?
?
?
初植密度4400株/hm:
2
…………(2)
Wf??e-0.3448
G
0.5949
?
?
Wr??e(-0.9580-2.9307/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