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_T2959—2021_笃斯越桔种质资源圃营建技术规程_黑龙江省.docx
ICS65.020.20
CCSB61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959—2021
笃斯越桔种质资源圃营建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23/T2959—2021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伊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琳、王立民、邢昭然、张悦、高启源、孙大昭、师军、周丽萍、王化、李梦
莎、吕品、魏殿文、沈光、于志民、于海鸥、张继舟、朱良玉、何丹娆、张文天、赵莉薇。
I
DB23/T2959—2021
笃斯越桔种质资源圃营建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笃斯越桔(VacciniumuliginosumLinn.)种质资源圃选址与规划、收集保存对象和方
法、资源圃营建、资源圃管理、种质资源评价和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笃斯越桔种质资源圃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资源圃选址与规划
应选择与笃斯越桔自然分布相同气候区域,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周围无
花粉污染、灾害因子较少的地点建圃。
选择土层厚度≥30cm、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偏酸性壤土地块。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要求,水
质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
DB23/T2959—2021
4.3.1规模
根据拟收集种质资源数量规划资源圃面积,生产用地不低于总面积的75%。
4.3.2区划
4.3.2.1生产区
根据自然状况将生产区规划为正方形、长方形或规整几何形状,以道路基线规划分为种源圃、繁育
圃等。
4.3.2.2
辅助用地
包括灌溉系统、排水系统、道路、库房等。
5收集保存对象和方法
5.1收集保存对象
包括笃斯越桔种、变种、品系、品种等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或科学研究价值的种质资源。
5.2
收集方法
5.2.1种源收集
在种质的自然分布区域内,根据不同地理区域确定种源的采种地。8月中旬至9月初采集20株以
在种、变种、品系、品种上,采集自由授粉的种子或杂交试验获得家系的种子、种条、苗木。
5.2.3无性系收集
接收种质时记载种质名称、学名、收集方法、收集材料类型、收集数量、资源用途、来源地地理信
息、原保存单位编号、采集号或引种号、提供人、收集人、收集日期、收集数量等。
6
6.1.1种源圃
种质资源按物种、种源、品种、无性系等分区种植。以物种为大区,大区内按种源、品种、无性系
DB23/T2959—2021
6.1.2繁育圃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播种区、无性繁殖区和试验区。
6.2
基础设施建设
灌溉设施
6.2.1
应有固定或移动的灌溉设施。
6.2.2排水系统
根据资源圃地形地势、暴雨径流和地质条件修建完善排水设施。
6.2.3
道路
设置支道和作业道,支道宽度2m~3.5m,作业道路宽度1m~1.5m。
6.2.4库房
建筑面积≥50m
6.2.5界桩标牌
2
。
各区应设置标牌。标牌内容:区域名称、区域功能、区域面积、建设年份、主管单位及技术支持单
位和设计单位。
6.3整地
整地宜在上年秋天进行。清除园址内石块、残根等地被杂物,平整土地。将松针、松皮、农家肥等
土壤改良物散施于地表,施用厚度2cm~5cm,深翻25cm~30cm,旋耕充分混合后,耙平、起垄。
垄向以南北走向为宜,垄宽60cm~80cm、垄高15cm~20cm。
6.4栽植
应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萌动前栽植。行距0.8m~2.0m、株距0.5m~0.8m。栽植时应避免窝根,
栽植前进行适当处理后定植,填土踩实后做水穴,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及时覆土封穴。对每份种质的每
株种苗进行挂牌,牌上注明种质名称。
每年春季施用1次硫酸钾复合肥。采用穴施的方式。应根据株体大小按10kg/667m2~20kg/667
m2施用。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以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宜;在果实成熟期到采收结束前控制在
DB23/T2959—2021
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60%为宜;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