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重症医学科抗生素应用法则2025.pdf

发布:2025-04-26约3.2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症医学科抗生素应用法则2025

一、引言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严格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是防范耐药菌产生的关键所在。对千入住ICU的患者,恰当且充分的抗

生素应用,包括正确选择药物、把握用药时间、精准控制剂鼓、采用适宜

给药途径以及确定合理疗程,对改善感染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以下以一

位70岁因左侧偏瘫入住CUI4天,入院时留置导尿管并气管插管,现

突发高热至102华氏度(约38.9摄氏度)、寒战且嗜睡的男性患者为

例,详细阐述ICU抗生素使用的规范流程。

二、抗生素使用关键步骤

一)制定抗生素选择方案

使用场景分类:ICU中抗生素使用分为预防性使用(主要集中在围手术期)、

培养报告未出时对疑似感染的经验性使用,以及培养结果证实感染后的确

定性使用。

选择依据:抗生素的选择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涵盖患者临床表现、病情严

重程度可能的病原体及其感染部位、近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当地流行病

学和耐药模式,还有感染耐药菌的可能性。例如针对上述70岁患者,需

考虑其高龄、留置导尿管和气管插管等情况。

记录与审核:开具抗生素的原因和选择依据必须在抗生素医嘱单上清晰记

录,同时应定期审核医嘱单,确保其合规、合理。对千疑难病例,需尽早

咨询感染病专科医生。

(二)留取合适的培养标本

留取时机:理想状态是在开始使用抗生素之前留取标本。像该患者,应尽

快留取血液、尿液、痰液和气管内分泌物。

送检要求:留取的标本需迅速放置千合适培养基中,及时送往微生物实验

室并尽快处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尽早开始使用抗生素

时间紧追性:从感染性休克发作起,每延迟一小时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患

者因脓毒症死亡的风险就会增加。

执行标准:一旦识别出感染性休克,应在1小时内启动抗生素治疗,凸

显”时间就是生命”的重要性。

(四)合理选择经验性抗生素

谨慎选择的必要性:初始经验性抗生素选择错误会提高死亡率,即便后续

依据培养结果及时更换也难以挽回。

选择考量因素:需参考患者病史、基础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社区和医院内

病原体药敏模式,以及既往定植模式。一般应避免选用近期使用过的抗生

素种类,优先选择对最可能病原菌有活性的广谱抗生素。同时,针对特定

临床情况,要考虑病毒/真菌/寄生虫病原体引发感染的可能性,并开

展相关检查。

)

(五)对感染耐药菌的风险进行分层(表1

经典危险因素:参考常见的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新增危险因素:如今,高龄、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下降、合并

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免疫抑制,以及存在留置装置(如

导尿管)等因素,在评估感染多重耐药菌风险时愈发受到重视。若患者存

在一个或多个此类危险因素,应扩大抗生素选择范围,以覆盖潜在病原菌。

(六)在开具抗生素处方时遵循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原则(图1)

剂量与浓度要求:给予足够的静脉剂量,选用能在推测的脓毒症感染源中

达到足够浓度的抗生素。

MIC与折点:最低抑菌浓度(MIC)是微生物学报告指标,代表抑制

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抗生素浓度,折点是用千判定微生物药敏性的公认

MIC值。需将MIC与针对特定微生物的公认抗生素折点对比,MIC低

千折点为敏感,高千折点为耐药,应挑选MIC/折点比值最低的抗生素。

给药方式:对千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如13-内酰胺类(最大抑菌效果取决

千高千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适宜持续静脉输注;对千浓度依赖性抗生

素,如氨基糖昔类(最大抑菌效果取决千抗生素的峰值浓度),应每日一

次静脉推注给药。

剂量调整:依据肝肾功能障碍情况调整抗生素剂量。此外,在创伤、烧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