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护理.pptx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支持护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营养支持治疗原则及策略01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概述03外科病人营养评估方法04营养代谢支持护理措施05特殊外科病人群体营养支持护理06营养代谢支持护理效果评价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概述01
营养代谢定义营养代谢是生物体内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的过程,包括营养素的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等。营养代谢重要性营养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为机体提供能量和必需物质,同时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代谢定义与重要性
外科病人营养代谢特点外科病人由于手术创伤、感染、应激等因素,导致能量代谢率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代谢率增加外科病人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以维持机体代谢和组织修复。外科病人易发生代谢紊乱,如高血糖、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营养需求增加外科病人常伴有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消化吸收功能下谢紊乱
营养代谢与并发症外科病人营养代谢异常容易引发并发症,如肠梗阻、感染、静脉血栓等,增加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营养代谢与创伤愈合营养代谢状况直接影响创伤愈合速度和质量,营养不良会延迟愈合、增加感染风险。营养代谢与免疫功能营养代谢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营养不良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营养代谢与疾病关系
营养支持治疗原则及策略02
营养支持治疗目的与原则纠正营养不良通过营养支持,纠正患者存在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维持生理需要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成分,满足其生理需要,防止营养不足或过剩。促进伤口愈合为患者提供伤口愈合所需的营养底物,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辅助临床治疗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对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的耐受性和疗效。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疾病特点、生理功能等,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只要肠道功能允许,应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因其更符合生理、并发症少。当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时,应及时给予肠外营养补充,如静脉输注营养液等。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和营养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营养支持治疗策略选择个体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优先肠外营养补充阶段性营养支持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比较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肠内营养通过胃肠道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更符合生理过程,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和菌群平衡内营养经济实用肠内营养费用相对较低,且易于管理和调整,更适合长期使用。肠外营养快速高效肠外营养通过静脉输注直接提供营养物质,不受胃肠道功能限制,能够快速纠正营养不良。肠外营养并发症风险高肠外营养需要中心静脉导管等技术支持,存在感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风险。
外科病人营养评估方法03
体重反映患者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需排除水肿或脱水等干扰因素。可通过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的比值来评估营养状态,如轻度营养不良为80%~90%,中度营养不良为70%~80%,重度营养不良低于70%。肱三头肌皮肤褶皱厚度(TSF)评估体内脂肪储备的可靠指标,女性正常参考值为14.9~18.1mm。测量方法需确保患者站立或卧床时右前臂横置于胸部,取肩峰尺骨与鹰嘴间的中点,用拇指和示指捏起皮肤和皮下组织,使皮肤皱褶方向与上臂长轴平行,卡尺固定接触皮肤3秒后再读数,取3次平均值。营养评估指标介绍
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体内蛋白质储备情况,营养不良时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白蛋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营养不良时淋巴细胞计数可能降低。淋巴细胞计数监测体内电解质平衡及微量元素储备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微量元素缺乏。电解质及微量元素实验室检查项目分析010203
观察患者食欲及进食量,了解摄入营养物质的量和种类。食欲与进食量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以确定能否通过胃肠道给予营养支持。胃肠道功能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了解组织修复能力,判断是否需要加强营养支持。伤口愈合情况临床观察与评估技巧
营养代谢支持护理措施04
肠内营养护理措施保证营养液及输注用具清洁无菌营养液要在无菌环境下配制,放置于4度以下的冰箱内暂存,并于24小时内用完整袋弃去。输注用具需每日更换,防止污染。保护黏膜、皮肤长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肠管的病人,要每日涂拭油膏,保持鼻腔润滑,对造瘘口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预防误吸保持胃管位置,对胃排空迟缓、由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取半卧位,防止反流而误吸;测量胃内残余液量,每4小时抽吸1次胃内残余量,如大于150ml应暂停输注;观察及处理,一旦出现呛咳、咳出营养液样物,发憋或呼吸急促,即可确定为误吸,鼓励病人咳嗽,吸出,必要时经气管镜清除吸入物。
防止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置管并发症包括鼻咽及食管黏膜损伤、管道堵塞等;胃肠道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预防方法为配制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