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驱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研究.docx
案例驱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研究
[摘要]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面临的实验设置零散、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内容单一、考评指标不充分的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以案例为驱动、多样化实验环境、多层次实验内容、多指标考核评价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设计思路。改进后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多样化实验环境和多层次实验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验考评降低了报告分数占比,加强过程考核及自评互评等,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反馈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改进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案例驱动;虚实结合
[基金项目]2021年度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研究课题“夯实基础,探索前沿,面向拔尖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多维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2022年度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联接领域课程“计算机网络”(22ZNJZ27)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5)07-0133-04[收稿日期]2023-12-04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得非常紧密,因此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研兴趣。“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设置应该以网络应用需求为导向,分析和解决问题为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2]。
第一,实验设置零散。“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庞大,知识点繁多,在设置实验课程时,往往以零散知识点的验证分析为主,没有将相关网络知识及应用融合进来。学生在实践时,只能片面了解零散知识点,不能宏观掌握计算机网络整体架构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第二,实验设备不足。网络硬件设备价格昂贵,且更新换代较快,实验室无法长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采购和更新,导致实验设备不足。我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有8组实验设备,最多可承担32人同时实验,不能满足多班级同时开展实验的需求,新型网络设备无法及时得到补充。
第三,实验内容单一。实验内容一般包括组网、设备配置及协议分析等,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实验主要依托网络仿真器开展,利用真实网络设备和互联网环境的情况较少,网络编程实验较少。实验难度适中,未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
第四,考评指标不充分。实验课程考核一般以实验报告分数为主,分组实验时同组人员分数差别不大,较少关注实验过程及组内人员分工情况,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报告分数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学习和课程教学效果,无法根据考核成绩对课程进行持续优化改进。
二、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在学习研究国内外其他院校计算机网络实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3-4],提出了以案例为驱动、多样化实验环境、多层次实验内容、多指标考核评价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设计思路。
(一)案例驱动
以校园网络规划为例,从网络规划原则、网络需求分析、网络规划方案、主要技术实现、特殊情况处置等方面介绍网络规划过程,将实验内容有机融入网络规划的各个步骤之中。实验设置见图1。
(二)多样化实验环境
依托实验室硬件设备的自建局域网环境,可以使学生掌握网络硬件设备的配置和使用;利用云服务器与本地计算机搭建的真实互联网网络环境,可以抓取真实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包进行学习和分析;使用网络模拟器可以在课余时间不依赖硬件设备开展仿真模拟实验;借鉴开源仿真系统搭建的路由仿真实验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网络编程能力,掌握路由协议的精髓;自行研制的SDN网络实验平台,可以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网络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三)多层次实验内容
实验分为硬件实验、网络编程实验和扩展实验三部分。硬件实验将组网与协议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在网络设备配置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现象和抓取的数据包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过程;网络编程实验要求实现网络通信、数据可靠传输、路由协议等内容,考查学生的网络编程能力和对网络协议的理解;扩展实验引入当前网络相关新知识、新技术,与时俱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每个实验中,设置必做任务和选做(进阶)任务,学生完成必做任务后才能获得实验分数。在进阶任务中引入研究型、综合型问题,难度有所提升,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内容设计见表1。
(四)多指标考核评价
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强化过程考核,将互动交流、检查验收、实验报告、自评互评等均纳入考评范围,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课程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反馈意见,作为课程评价和改进的依据。
三、实施过程
(一)网络规划案例
××学校主校区共有建筑物54栋,大部分建筑物为2000年建成,部分建筑物网络线路老化严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