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
摘要:“计算机网络”是高校计算机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本文针对这门课程实验教学中实际存在的常见问题,结合课程组近年在建设“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中的实际经验,对网络发展的新形势下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建设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前言
“计算机网络”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最早开设于1980年代初期,自2004年起,课程组承上启下,进一步对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国际优秀教材,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并于2007年获四川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支持。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因此教学与实验的结合是必然,课程组在“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分析近年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理论和实验合理搭配的新方法,努力实现科学地结合课堂实验与课外实验,并从实验开设多方位、多元化等方面下功夫,力求在网络发展的新形式下真正让该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开展相互促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实际存在问题
现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无处不在,计算机网络的实践价值显而易见。学习网络知识要能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来消化书本上抽象难懂的理论,并最终在掌握理论基础后能够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不少实际问题,主要如下:
(1) 网络课实践性强,但实验课时偏少
在高校中,由于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大多数课程的课时都比较紧张,“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实验课时一般只有8~12个,实在有限。在这紧张的实验课时内,只有用心设计和搭配实验,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理论课重视理论灌输,但忽视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教师在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常认为理论和实验课有着明确的分工,因此在理论课上往往只注意理论知识的分析和灌输,忽视了课堂上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其实在理论课中合理搭配和穿插相关的实验很重要,我们的教学经验也证明,理论课上结合教学进度开设一些短小紧凑、和教学结合紧密的实验,当其设计合理时,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并不会因为实验而耽搁课程进度。
(3) 实验内容单调
当前网络课程的实验内容开设往往偏于单调,通常过多的集中于组网建网等工程性较强的实验。这类实践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确实很有帮助,但由于总体实验内容不够丰富,而网络的内容却是多姿多彩,导致主要依靠这类实验对学习网络知识的帮助不够全面。既然计算机网络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那么只有开设多层面的实验,才能让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一个真正的计算机网络。
(4) 实验空间局限
传统的方法主要集中于实验课,而实验课时本身又有限,导致难以在这有限的实验空间内展开丰富多彩的实践,因此除了实验课外,还应该积极探索通过各种方式扩展实验空间。
3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建设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课程组在建设网络精品课程中的实际经验,现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建设作出几点探讨。
(1) 理论课上合理穿插实验
网络中的原理一般都和实践结合,在理论课上要积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如配备多媒体演示设备,教室内开通网络,安装一些经典的网络软件、配备一定的网络设备等。课堂实验可以有几种方式:
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验演示抽象的知识。课堂上真实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信息的来源。同时,通过教师的课堂演示后,学生可以在课后模仿进行,并且可以在课堂实验的基础上更加深入。例如,对于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打开IE浏览器,通过协议分析软件抓取访问Web服务器的报文,由于通过HTTP协议访问Web服务器是建立在TCP网络连接的基础上,因此必然获得TCP三次握手的报文,再给学生逐一分析每次握手的报文特点、三次握手的顺序等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学生对HTTP协议以及TCP协议同时都有了直观的了解。
学生操作实验。课堂实验并不局限于教师演示,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操作。例如网络中软件的体系结构有C/S模式和P2P模式,每种方式的工作特点和原理不一样。由于学生对常见应用软件的使用比较熟练,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基于两种方式的代表性软件进行操作使用,如使用FTP软件和BT软件下载文件,并把重点放在让他们分析这两个典型应用的实际网络原理上,加以区分和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单纯的说教讲解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让学生操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