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同步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2024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同步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北伐战争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20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思考。
2.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北伐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强调北伐战争爆发的原因,包括国内政治局势、阶级矛盾激化以及国际环境等,使学生理解北伐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重点二: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以及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如武昌起义、湘江战役等,使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发展脉络。
-重点三: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阐述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包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等。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分析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如“先北后南”、“以打促谈”等,帮助学生理解战略部署的灵活性和必要性。
-难点二:北伐战争中的关键战役。解读重要战役的战术运用和指挥艺术,如武昌起义中的地道战、湘江战役中的夜袭等,提高学生对军事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难点三:北伐战争的历史评价。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北伐战争中的关键战役和人物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北伐战争中的典型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拓展学习视野,提高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
-互动软件:运用互动教学软件,设计模拟北伐战争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场重要的战争,它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中国历史的进程奠定了基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场战争——北伐战争。”的方式引入课题。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革命的目的、过程和影响,为北伐战争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首先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国内政治局势、阶级矛盾激化以及国际环境等。
-然后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包括战略部署、重要战役以及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最后阐述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包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等。
-举例说明:
-以武昌起义为例,讲解北伐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战争初期的战略部署。
-以湘江战役为例,分析北伐战争中的战术运用和指挥艺术。
-互动探究:
-提出问题:“北伐战争为何能够取得成功?”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分组讨论:“如果你们是当时的指挥官,会如何部署北伐战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自己的战略设想。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北伐战争的时间轴,梳理战争发展脉络。
-分组合作,完成关于北伐战争的历史小论文,探讨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教师指导: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针对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说明。
4.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北伐战争中的其他重要战役和人物。
5.课堂小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历史事件,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北伐战争的历史文献:收集北伐战争时期的报纸、杂志、官方文件等,如《国民政府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