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2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202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与乳化现象”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乳化现象。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本,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探究溶解时的热量变化,以及乳化现象的原理,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和乳化现象,提升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化学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溶解性、溶解过程以及简单的化学反应等基础知识。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学科普遍保持一定的兴趣,好奇心较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各异,部分学生善于观察实验现象,部分学生则更擅长分析数据和推导结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时,学生可能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不够准确,导致数据分析出现偏差。此外,在理解乳化现象的原理时,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以便学生跟随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溶解过程、吸热放热现象、乳化现象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多媒体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3.实验器材:准备试管、烧杯、温度计、搅拌棒、不同溶质和溶剂等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验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溶液吗?溶液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定义和特性。
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二、新课讲授
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a.教师展示不同溶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b.学生观察实验,发现有些溶质溶解时温度升高,有些则降低。
c.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d.学生总结: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导致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或放热现象。
2.乳化现象
a.教师展示乳化现象实验,如油水混合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b.学生观察实验,发现油和水混合后形成乳白色液体。
c.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乳化现象的原理。
d.学生总结:乳化现象是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的乳状混合物。
三、课堂活动
1.分组讨论
a.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b.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c.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总结。
2.实验操作
a.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b.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c.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和乳化现象的重要性。
2.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对溶解和乳化现象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查找生活中与溶解和乳化现象相关的实例,撰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溶解度曲线:介绍不同温度下溶质溶解度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b.溶液的浓度计算:讲解如何通过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来计算溶液的浓度。
c.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探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以及如何判断溶液的状态。
d.溶液的均一性:解释溶液的均一性,包括微观结构和宏观表现。
e.乳化剂的种类和作用:介绍不同类型的乳化剂及其在乳化过程中的作用。
2.拓展建议:
a.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图书馆或网络资源,了解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b.建议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使用食盐和糖溶解在不同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