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1 蚂蚁做操教学设计.docx
数学三年级上册1蚂蚁做操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数学三年级上册1蚂蚁做操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观察蚂蚁排队做操,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
2.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解决蚂蚁排队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逻辑进行推理和判断。
3.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尝试解决。
4.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数数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他们可能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如圆形、正方形等。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顺序和排列的概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游戏和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他们的数学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操作和游戏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习惯于通过听讲和观察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蚂蚁做操”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会在理解数列的连续性和规律性上遇到困难。此外,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解决,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此外,学生在进行数学操作时,可能会遇到计算错误或操作不当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设计“蚂蚁排队”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列的顺序和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3.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蚂蚁排队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数列的连续性。
4.结合实物教具,如小木棍或小玩具蚂蚁,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一些可爱的小蚂蚁,它们正在做操呢!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操的吗?”
2.学生们充满好奇地回答:“想!”
二、新课讲授
1.老师拿出一张描绘蚂蚁排队做操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小蚂蚁是怎么排队的?它们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们观察图片,回答:“它们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了一条直线。”
3.老师接着问:“那么,如果我们要数一数这些小蚂蚁,应该怎么数呢?”
4.学生们纷纷举手,老师请一位学生回答:“从第一个开始数,一直数到最后一个。”
5.老师点头称赞,然后说:“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数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蚂蚁做操的故事。”
三、探究课文主旨内容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蚂蚁做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们积极思考,回答:“蚂蚁们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能完成做操的任务。”
3.老师总结:“没错,蚂蚁做操的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更伟大的事业。”
四、重点内容讲解
1.老师板书:“蚂蚁排队做操,数一数有多少只蚂蚁。”
2.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数一数蚂蚁的数量:“同学们,你们数一数,这里有多少只蚂蚁?”
3.学生们数数,回答:“有10只蚂蚁。”
4.老师接着问:“那么,如果这里再增加5只蚂蚁,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呢?”
5.学生们再次数数,回答:“有15只蚂蚁。”
6.老师总结:“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加法。通过加法,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数量之间的总和。”
五、实际操作练习
1.老师拿出一些小木棍,分发给学生们:“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这些小木棍来模拟蚂蚁排队做操。”
2.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将小木棍排成一条直线,模拟蚂蚁排队。
3.老师问:“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在排队的小蚂蚁中再增加一些蚂蚁,应该怎么操作呢?”
4.学生们动手操作,将小木棍摆放在队伍中,模拟增加蚂蚁。
5.老师引导学生们用加法计算新队伍中小蚂蚁的总数。
六、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蚂蚁做操的故事,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还学习了数数和加法。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像蚂蚁一样,团结一致,互相帮助。”
2.学生们齐声回答:“我们一定会!”
七、布置作业
1.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蚂蚁做操的故事,接下来请你们回家后,观察一下家里或小区里的蚂蚁,看看它们是如何排队做操的,然后写下你的观察日记。”
2.学生们点头答应,表示会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