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蚂蚁做操》(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x
第六单元《蚂蚁做操》(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六单元《蚂蚁做操》(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蚂蚁做操》(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2.认识角;3.认识周长;4.认识面积。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和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2.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的属性;3.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几何知识进行推理和证明;4.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及区别;2.角的初步认识;3.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1.角的度量与比较;2.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对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通过实物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特征,通过比较活动强化区别。
2.角的度量与比较,通过使用量角器等工具,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角,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大小,并通过游戏活动练习比较。
3.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公式来源,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对于面积计算,可以采用分割法、重叠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突破计算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册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正方形、长方形、角等几何图形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动画视频,以辅助学生直观理解图形特征。
3.实验器材:准备量角器、直尺、纸张等,用于学生实际测量和操作,体验几何图形的特征。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互动交流;布置实验操作台,确保实验活动有序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蚂蚁的视频,展示蚂蚁排队行走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排列特点。
2.提出问题:蚂蚁是如何排队行走的?它们是如何保持整齐的队列的?
3.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蚂蚁的排队方式联想到数学中的图形和几何知识。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及区别(10分钟)
-展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亲手制作正方形和长方形,加深对特征的理解。
-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如边长、角度等。
-学生讨论并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2.角的初步认识(5分钟)
-展示不同大小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角的形状和大小。
-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不同大小的角,体验角的度量。
-讨论角的分类,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3.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5分钟)
-以蚂蚁做操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蚂蚁队伍的周长和面积。
-讲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实践操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周长和面积,如教室的长方形地面、课桌的面积等。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设计一个长方形花园,计算花园的面积等。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区别?
2.提问: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提问: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分享自己在巩固练习中的发现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符合实际学情,紧扣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凸显的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教学双边互动。用时共计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这本书通过插图和文字,展示了各种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艺术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