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重组教材,追求“自然而然”的教学.pdf
重组教材,追求“自然而然”的教学
——《6~9的乘法口诀》教学实践与思考
教学缘起
《6~9的乘法口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八单元的内
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基础
上进行的扩展和延伸,教材的呈现形式与第五单元基本保持一致,通
过“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经过课前
的了解,发现多数学生已经大大地超越了教材。如果再按照教材一步
一步地走下来,学生必然没有兴趣,思维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提升。
其次,由于教材课时划分的原因,“九九乘法表”纵向结构被破坏、
缺少了纵向联系,这样会对学生完整地理解乘法口诀内涵造成一定的
影响。为了使学生对乘法口诀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结合教学
实践和学生的现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6~9的乘法
口诀融合在一课时中进行教学。
教学实践
一、复习导入,沟通联系。
(教师出示一张不完整的1~5的乘法口诀表,让学生将它补充完
整。)
师: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口诀表,你知道少了哪几句吗?
生:第一竖行那个应该是“一五得五”;第二竖行应该是“二四得
八”。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竖着看,第一列就是一的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所
以到第5个就是一五得五;第二列就是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所以,
第4个就是“二四得八”。
生:还可以横着看,第五横行是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教有所感】以表格的形式为学生直观地展示了乘法口诀之间的
规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助于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
二、自主探究,理解内涵。
师:同学们真棒!能快速地从表格中找到规律,并将它补充完整!
如果我将这张表格再扩充大,你们会吗?(教师出示缺少6~9的部分
“九九乘法表”。)
(一)编制口诀,动手验证。
以小组为单位,编制口诀。
按照学习单要求,合作完成:
1.从缺少的四列口诀中选一列作为探究内容,编制出口诀;
2.用画图或手中的学习材料进行验证,看看你们编制的口诀是否
正确。
(二)交流成果,共同质疑。
1.补充口诀,初步感知。
师: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把你们写的口诀读给大家听听?
各小组按要求汇报,师相机板书。(用红笔板书:六六三十六、六
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六九五十四、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
九六十三、八八六十四、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2.数形结合,理解口诀意义。
师:你怎么验证“六七四十二”?
生:我用画图的方法,一组6个圆圈,画了7组,一共42个圆圈。
生:就是7个6相加。
生:我也是画图的方法,但是跟他的不一样,我一组画7个正方
形,画了6组,一共也是42个正方形。
生:就是6个7相加。
生:我是直接用口诀推出来的,“六六三十六”表示6个6是36,
再加一个6就是42,所以“六七四十二”。
……
教师选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师:对比这些算式和图画,同学们觉得“六七四十二”应该如何理
解?
生:可以是7个6相加,也可以是6个7相加。
(三)纵向对比,加深理解。
师:你们刚编的口诀中有两句得数一样的口诀,你们发现了吗?
(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师:怎么用图形表示“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
生:以8个正方形为一组,画出3组;或者以3个正方形为一组,
画出8组。
师:你认为“三八二十四”是什么含义?
生:3个8相加或8个3相加。
师:“四六二十四”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以6个正方形为一组,画出4组;或者以4个正方形为一组,
画出6组。
师:对比两幅图思考一下,虽然得数都是24,其表达的含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3个8或8个3,一个是4个6或6个4。
(四)发现规律,巧妙识记。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把这张口诀表填完整了,请仔细观察
乘法口诀表,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并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鼓励他们
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