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docx
《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综合实践活动——《可怕的“白色污染”》
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白色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展开。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掌握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培养环保意识。具体内容包括:白色污染的定义、塑料垃圾的来源、白色污染的危害、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等。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敏感性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环境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对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有着一定的关注和兴趣。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塑料垃圾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可能认识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缺乏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但实际行为习惯与环保理念之间可能存在差距。
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对白色污染的全面认识;其次,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学生需要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然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可能难以深入理解白色污染的复杂性和防治的紧迫性。此外,学生的行为习惯可能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环保行为与环保理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逐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白色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危害,引导学生思考。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白色污染的防治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开展小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塑料垃圾降解过程,加深对白色污染危害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展示白色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激发学习兴趣。
5.设置游戏环节,通过环保知识竞赛,巩固学生对白色污染的认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白色污染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白色污染的严重性。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白色污染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白色污染的了解。
4.教师总结:简要介绍白色污染的概念和特点。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教学重点:白色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教学内容:
a.白色污染的定义及成因(5分钟)
b.白色污染的危害(5分钟)
c.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5分钟)
4.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图片展示
5.教师讲解: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白色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形式:个人练习、小组讨论
3.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练习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内容: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白色污染的严重性和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2.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布置作业(5分钟)
1.作业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撰写一篇关于白色污染的短文。
2.作业要求:字数不限,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总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一、拓展阅读材料
1.《塑料垃圾的循环利用》
-内容概述:介绍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过程,包括分类、清洗、再造等环节,以及循环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知识,认识到循环利用的重要性。
2.《环保行动手册》
-内容概述:提供一系列环保行动指南,如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