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4∕T 410-2022 早熟棉“晚密简”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邯郸市).pdf.docx
DB1304∕T4102022早熟棉“晚密简”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邯郸市).pdf
1.基本条件
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邯郸市地区早熟棉的种植,特别是“晚密简”栽培模式。
环境要求: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土壤,确保光照充足,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2.播前准备
整地:在播种前2030天完成深耕,深度建议在2530厘米,确保土壤疏松。
施肥:结合土壤肥力状况,施足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23吨,配合氮磷钾复合肥。
种子处理:精选种子,进行晒种和药剂拌种,预防病虫害。
3.播种技术
播种时间:根据邯郸市气候条件,建议在4月下旬至5月初进行播种。
播种方式: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播种深度23厘米,行距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调整。
密度控制:实施“晚密简”模式,适当减少株距,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株数,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4.田间管理
灌溉:根据棉花生长阶段和土壤湿度,适时进行灌溉,避免过量或不足。
施肥管理: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分别追施氮肥,同时补充磷钾肥。
化控与整枝:在棉花生长中后期,通过喷施化学调控剂控制株高,并进行合理整枝,减少无效枝叶。
除草与中耕: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清洁,中耕松土以改善土壤透气性。
5.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通过合理轮作、平衡施肥和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发生。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和生物农药控制害虫。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严重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严格控制用药量和频率。
6.收获与后期处理
采摘方法:采用人工采摘或机械采摘,确保采摘质量。
储存与加工:在阴凉干燥处储存棉花,避免霉变和损失。
7.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通过科学施肥和生物防治,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节水灌溉:推广滴灌或喷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秸秆还田:将棉花秸秆粉碎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DB1304T4102022早熟棉晚密简”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邯郸市).pdf
8.水肥一体化管理
灌溉方式:推广滴灌技术,确保灌溉均匀,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施肥策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肥料与灌溉水同步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施肥量控制:根据棉花生长阶段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盐渍化。
9.机械化与智能化应用
机械采收:推广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提高采收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智能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病虫害情况,为精准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无人机喷洒:利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和肥料的喷洒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工干预。
10.病虫害绿色防控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瓢虫等,控制棉铃虫等害虫。
物理防治:利用杀虫灯、黄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
抗性品种:优先选择抗虫、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如邯郸885等,减少农药使用。
11.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秸秆还田:将棉花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废弃物循环利用:鼓励农户利用棉花秸秆制作生物质燃料或饲料,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12.效益评估与持续改进
经济效益:通过晚密简”栽培模式,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生态效益: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效益:通过机械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3.技术推广与培训
技术推广: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等方式,向农户普及晚密简”栽培技术。
政策支持:政府应提供政策补贴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户采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技术更新:定期对规程进行修订,引入新技术和新品种,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DB1304T4102022早熟棉晚密简”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邯郸市).pdf
14.棉花品种选择与改良
品种选择:推荐种植早熟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棉花品种,如邯郸885等,确保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品种改良:鼓励科研机构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种子处理:采用包衣技术,对种子进行抗病、促生长等处理,提高种子活力和出苗率。
15.土壤管理与改良
土壤检测:定期检测土壤养分状况,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
土壤改良: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轮作休耕:推广棉花与其他作物轮作,减少连作障碍,提高土壤利用效率。
16.农药使用的科学管理
精准施药:根据病虫害监测数据,精准施用农药,避免盲目用药。
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影响。
生物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