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_T2024-2014_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_吉林省.docx
ICS65.020.20
B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024—2014
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ThetechnicalstandardofresistanceidentificationtodownymildewforChinese
Cabbage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2024—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梅、韩玉珠、张浩、马贵龙、王薇、赵欣欣、刘朴、王雪。
I
DB22/T2024—2014
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白菜霜霉病抗性鉴定的接种体制备、接种方法、室内抗性鉴定、病情调查、抗病性
评价以及鉴定记载表格。
本标准适用于大白菜资源对大白菜霜霉病抗性的室内鉴定及评价。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霜霉病cabbagedownymildew
由卵菌门霜霉菌属芸薹叉梗霜霉菌(PeronosporaparasiticaFr.)引起的一种气传病害,属专性
寄生性卵菌病害,该病害是我省大白菜最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不同生育期均严重发生,流行重病年份
造成大白菜减产50%~60%,导致大白菜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参见附录A。
人工接种artificialinoculationscale
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置于植物体适当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
病情级别diseaserating
1
DB22/T2024—2014
人为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
2.7
病情指数diseaseindex(Dl)
通过对植物个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数值的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
3接种体制备
3.1采集
从田间采集具有典型霜霉病病斑的大白菜病叶,用清水冲洗掉病斑上老的霉层后,置于20℃、湿
度(RH)100%的培养箱中,黑暗保湿24h,待长出灰色霉层后,将病叶浸于水中,用干净的毛刷将病
斑上新产生的孢子囊刷于盛有无菌水的烧杯中,获得分离物。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确认为芸薹叉梗霜霉
菌PeronosporaparasiticaFr.后,直接用于接种或扩繁备用。
3.2接种体繁殖和制备
3.2.1接种体繁殖
常用的繁殖方法为:在温室内将霜霉病菌的分离物接种在感病品种上繁殖。
3.2.2接种悬浮液制备
接种前用干净毛刷刷取叶片上长出的新鲜孢子囊于盛有无菌水的烧杯中,再滴加0.06g/L
Tween-20,高速搅拌(1200r/min)3min~5min后即得孢子囊悬浮液,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稀释至接种
浓度。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放置时间最好不超过30min,从菌液制备到接种完成应限制在2h内。
3.3.1活体植株保存法
将霜霉病菌接种到易感霜霉病的大白菜品种叶片上,4d~5d后取发病叶,置于5%蔗糖液内保湿,
这种方法可保存霜霉菌30d,可产生大量接种体。
病叶存于-20℃条件下,保存60d后孢子囊仍有致病力。可将此法与寄主活体保存交替进行。
4室内抗性鉴定
4.1鉴定室
人工接种鉴定室应具备人工调节温度、湿度及光照的条件,使人工接种后具备良好的发病环境。
鉴定设计
2
DB22/T2024—2014
鉴定材料随机排列或顺序排列,重复3次,每一处理10株苗。
4.3鉴定对照材料
设高抗品种为抗病对照品种,设当地易感病品种为感病对照品种。
4.4鉴定材料育苗
4.4.1种子消毒
鉴定种子经5%次氯酸钠溶液浸种10min后,清水冲洗,放入垫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中,置于恒温
培养箱中28℃催芽。待胚根长至0.5cm时,播种于育苗钵内。
4.4.2育苗基质
育苗基质为草炭:蛭石:菜田土=2:1:1,经134℃高温蒸汽灭菌30min。
4.4.3育苗
在日光温室里育苗,室内温度为20℃~25℃,每钵1苗。
4.5接种
4.5.1接种时期
大白菜为9~10叶期。
4.5.2接种体浓度
5×10
4.5.3接种方法
采用喷雾接种法。用小型手持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地喷于大白菜叶片正、反两面欲下滴为止。
3
个孢子囊/mL。
将植株置于18℃~20℃鉴定室内黑暗保湿(RH为100%)24h,每日天光照14h,不再保湿。接
种后管理期间适时浇水(每五天浇一次水),温度控制在20℃~24℃范围内。
5病情调查
接种后7d调查病情。
5.2病情级别划分
病情级别及其相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3
DB22/T2024—2014
表1大白菜霜霉病病情级别划分
病情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