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趣的平面图形(一)》教案(2025春).doc
PAGE1
第六单元有趣的平面图形(一)
第1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活动中体会“体”与“面”的联系和正确辨认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体”抽象出“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上玩过吗?回忆一下你们踩在沙子上的脚印会是什么样的呢?现在有一些你们熟悉的老朋友,也在沙滩上玩耍,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主题图。
师:想一想,它们的脚印可能是什么样的?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2.做一做。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这些平平的面移下来吗?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学生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师巡视,并适时给予指导)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作平面图形。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它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根据学生回答简要叙述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4.连一连,说一说。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下面的图形对应连一连?
学生在教材上连线,教师参与,然后指名学生说出这样连的想法。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边,但长方形要扁一些,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是三条边,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没有直直的边。
师:斜着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呢?
引导学生理解斜着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和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7页“练一练”第1~2题。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动手操作,教师适时给予评价。
2.完成教材第77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之间说一说是怎么数的,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练习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第2课时动手做(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平面图形。
2.从活动中体会一个图形可以分成不同的图形,感受对称的美。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经历对图形的折、拼、剪的过程,从过程中渗透美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各种平面图形。
2.通过折、剪、拼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教学难点】
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它们的知识。
大家有没有玩过纸飞机,有没有哪位同学会折纸飞机?
(学生自由回答)经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大家都会折纸飞机。
二、互动新授
1.折一折。
(1)出示正方形纸。
师:请大家拿起面前的正方形纸,把它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学生操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一般学生有两种折法:
方法一:上下或左右对折。
方法二:斜着折。
只要能折出教材图示的两种即可。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思考用多种方法进行折叠。实际上,只要通过正方形中心都可以把正方形分为一样的两部分(如图)。如果学生没有想到,教师也可以不提,或者根据本班具体情况简单介绍一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现在大家把纸展开,看看你们都得到了什么图形。
汇报发现:上下或左右对折得到了长方形,斜着折得到三角形。
(2)师:现在请将桌面上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展示、交流和汇报。
①请学生演示三角形纸的折法,并提问: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能折成同样大小的两部分吗?
②请学生演示圆形纸的折法,并提问:还能从别的地方折吗?引导学生体会无论从哪里对折,折出的两个半圆的形状和大小都是一样的。
③请学生演示长方形纸的折法,引导学生发现其与正方形纸折法的不同。长方形纸横着折、竖着折、斜着折,都可以得到同样大小的两部分,这里横着折和竖着折是不同的。也有通过中心的斜着折的折法(如图)。
师:现在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