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技巧,涉及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相关内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的写作经验,结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要求,学习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提升写作水平。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联想和想象丰富文章内容,提高写作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践练习,提升学生的文字组织和逻辑推理能力。
3.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体现对自然、生活、文化的感悟和审美体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然而,由于刚刚步入初中,他们在写作方面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基本的写作训练,对写作有一定的认识,但初中阶段对写作的要求更高,学生需要掌握更多写作技巧。
2.能力水平: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想象力不足、联想能力有限的问题,导致文章内容单调,缺乏生动性。此外,学生在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上可能不够成熟。
3.素质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态度,提高审美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4.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拖延、草率完成作业的现象,这会影响他们对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5.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以上特点可能导致学生在本节课中难以充分理解和运用联想和想象技巧,影响写作水平的提升。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写作技巧,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审美素养。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通过讲解联想和想象的基本概念及在写作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选取优秀作品作为案例,分析其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3.实践操作法: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中即时创作,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写作技巧的图片和示例,增强视觉效果。
2.互动软件:运用在线写作平台,提供即时反馈,鼓励学生互动交流。
3.课堂练习工具:提供写作模板和联想卡片,辅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以“你曾经有过哪些奇妙的想象?”为题,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经历,激发学生对想象的兴趣。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小学阶段的写作经验,强调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联想和想象的基本概念,包括联想的类型、想象的作用等。
-举例说明:展示几个典型的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应用案例,如《庐山谣》、《荷塘月色》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其效果。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将联想和想象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
3.实践写作(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一个熟悉的场景或话题,尝试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巡视课堂,观察学生写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作品展示与评价(约20分钟)
-学生展示:选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评价。
-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作品,从联想和想象的角度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总结提升(约10分钟)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学生反思: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反思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6.布置作业(约5分钟)
-教师布置:布置一篇以联想和想象为主题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学生反馈:学生询问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教师解答。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在导入环节,尽量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2.在新课呈现环节,注意讲解与举例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3.在实践写作环节,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顺利完成作业。
4.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写作水平。
5.在总结提升环节,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强化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运用。
6.在布置作业环节,明确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的这部作品是联想和想象的最佳典范,通过魔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