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胶体金检测技术》ppt幻灯片.pptx

发布:2023-11-20约3.69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 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西安) 主要内容 一、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发展历史 二、 胶体金检测卡的基本原理及构造 三、 免疫胶体金层析法检测原理及应用 四、S-激动剂检测卡快速筛查尿样的方法介绍 五、 常见问题分析与注意事项 六、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发展的方向 培训资料 2 培训资料 一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发展史 1. 1939年(英,植物) Kausche 和Ruska 把烟草叶病毒吸 附在金颗粒上,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现高电子密度的细状 颗粒,开启了免疫胶体金技术的研究。 2. 1971年(美,微生物) Faulk 和Taylor 首先将兔抗沙门菌 抗血清与胶体金颗粒结合,用直于检测沙门菌的表面抗原。 3 . 1974年(奥) Romano 等将胶体金标记在马抗人IgG 上, 实现了间接免疫金染色法。同年Bauer 等报道将胶体金标记 在凝集素上的应用。 3 培训资料 4. 1978年Geoghegan 等应用免疫金技术检测B 淋巴 细胞表面抗原。 5. 1981年Danscher 建立了银显影液增强光镜下金颗 粒的免疫金银染色方法 (Immunogold-silver staining,IGSS)。 6. 1986年Fritz (美,生物)等人在IGSS 法基础上成 功地进行了彩色IGSS 的染色法,使得检测结果更加鲜 艳夺目—这是免疫金检测技术诞生的一次历程碑! 4 培训资料 二 、 胶体金的概念、原理及结构 1.胶体金概念及来源: 胶体金又称金溶胶,是由金 盐还原成金后形成的金颗粒悬浊液。 2.胶体金颗粒结构:由一个基础金核即金原子与包围 在外的离子层构成,离子层为氯金酸负离子 (AuCl₂), 外层为H+, 分散在溶液中。呈球形(小颗粒)或椭圆形 (大颗粒)。 5 在溶液中金颗粒呈 圆形,表面带有负电 荷,由于静电的排斥 力,使其在水中保稳 定状态,形成稳定 的胶体状态。 图1 金颗粒示意图 培训资料 6 层析方向 测试线 (T 线) NC膜(硝酸纤维素膜) 3. 胶体金试纸条的构造 控制线 ( C 线) 吸水滤纸 胶体金垫 PVC底板 培训资料 样品垫 7 培训资料 4.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双抗体夹心) 4.1(以HCG 检测为例) 反应原理 养群 Y1= β-hC G单克隆抗体 Y2=找a -hCG多克隆找体 Y3 =羊抗鼠多克隆抗体 Y2 T Y1-hCG-Y2 hCG Y1-Y3 C Y3 8 培训资料 4.2免疫层析法检测原理(竞争抑制反应) (以吗啡检测为例) 反应原理 A8 吗难 Y1 = 马喹基抗和胶体金的偶联物 Y2 =马喹贺展物 Y3= 半筑鼠抗体 Y1-Y3 Y3 Y2 T C Y1 9 培训资料 4 . 3免疫层析法检测的原理(应用proteinA 金 标 ) (以HIV检测为例) 反应原理 血样 可能全在NIV# 的 体 不显色 T线 显色 C线 YHI 体 YproteinA 多拉 protein A HIV抗原 多 金标 显色 10 培训资料 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胶体金试纸条是胶体金层析 法的应用 采用竞争抑制法,将氯金酸用还原法制成一定直径的金溶胶 颗粒,标记为抗体。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样本中的盐酸克伦 特罗在流动的过程中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抑 制了抗体和硝酸纤维素 (NC) 膜检测线上盐酸克伦特罗-BSA 偶联物 (与盐酸克伦特罗的化学结构相似)的结合,使检测线不 显颜色,结果为阳性。反之,检测线显红色,结果为阴性。 规定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方法。适用于 猪、牛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的筛选,最低检测浓度为3ng/m l。 11 -------结果判定依据 阴性对照出现红色条带,阳性对照不出现红色条带, 说 明检测卡有效。 如阴性对照不出现红色条带,或阳性对照出现红色条带, 出现任何一种现象或两种同时出现,说明检测卡失效。 待检尿样检测区出现红色条带为阴性 待检尿样检测区不出现红色条带为阳性 阳性结果 样品中可能含有等于或高于3ng/ml 的盐酸克伦特罗。 培训资料 12 培训资料 四、B-激动剂检测卡快速筛查尿样的方法介绍 以盐酸克伦特罗胶体金快速检测卡为例 一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定性检测,测定动物尿液,如猪尿、牛尿、羊 尿等样品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残留。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要 5~10分钟左右,灵敏度为3 ng/ml(3ppb) 。 也就是说当尿 液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残留大于或等于3 ng/ml 时,检测卡才 能检测到。 13 二 、包装 每个包装袋中包含盐酸克伦特罗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