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机制探析.docx

发布:2025-04-14约3.7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机制探析

詹丽芹丁璐

摘要:“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在扩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分析了构建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融合机制的必要性、必要准备和价值内涵,提出了两者深度融合的模式。从而激发培养学生党组织的育人主体意识,贯彻好以学生成长为育人中心目标的先进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方位实现党员教育的信仰引导,全方位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F061.3C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161-03

一、建构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融合机制的必要性

二、建构“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机制的适切准备

建构“学生党建——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新机制的过程需要深刻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党的建设引领下,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建设尚需同步,促进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需提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建构党组织建设的特色多样化“总抓手”。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秉持党对所有工作的领导,要保证党一直总揽全局、组织协调各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竞争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特征。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要坚持将党的建设工作放在首位,建构多层次立体化党建新方式。各个党组织应发挥主体作用。集思广益探索夯实党建基础的着力点与落脚点,积极构建有特色、多样化的党建新体系。

三、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机制的内在价值

1.有利于夯实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效能,从而提升师生的思想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4]。在“双高”背景下,构建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新机制,更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对于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进而使师生积极主动提高“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努力做到“两个维护”,深刻感悟到“两个确立”的内在涵义。将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思想上、政治上的教育,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自觉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有利于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到党建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在“双高”的视野下,高职院校应学习贯彻“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即以德为先,把学生培育成全方位提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和接班人。新时代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正以饱满的时代精神、激扬的高姿态,为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梦贡献力量。高职院校构建“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新机制,应以校党委为根基,依托于院党委(党总支)的躯干作用,落实于各党支部的分支作用,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结合学生党员的特点,深入到最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去,全力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做到认真配合学习教学工作,进一步巩固校院两级学生工作,让党组织这一面鲜红的旗帜始终飘扬在学习工作的正前方,共同建设学校这一“大家庭”。

3.有利于将党的领导进一步得以具体化。党自身的建设往往带动着高职院校的自身建设,高职院校内各个党组织能够更直接地引领学校各个方面工作的自身建设,同时受党组织的影响,校内各个部门,各个学生群体会自发的向党组织靠拢。构建“学生党建——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新机制,能够保证全院各工作部门、各组织共下“一盘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多层面弘扬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理论思想。在“双高”背景下,高校党组织应积极引导各个党组织打造特色党建工作品牌,积极打造“样板”党支部,将学校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学生党建——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新机制,不仅是党建工作的创新形式,同时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形式,是深入贯彻新理念、科学把握新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方法。在新的客观条件下,高职院校应高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伟大旗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的融合。

四、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模式

在“双高”背景下,学生党建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党建来带动学生管理各项工作,深入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单位,切实改变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中开拓出一条管理新模式。

2.畅通线上线下,满足“一站式”育人需求。推动“互联网+党建+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建设,一是需要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畅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优化“党建+学生管理”工作途径和方式。二是优化“党建+学生管理”工作网络环境,确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