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天窗》 第一课时教案设计.docx

发布:2025-04-15约1.5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窗》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慰藉、蝙蝠、鹰”等词语。

3.借助文字想象画面,了解天窗是什么,天窗开在哪里,天窗为什么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慰藉、蝙蝠、鹰”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了解天窗是什么,天窗开在哪里,天窗为什么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到一个字:窗(板书)。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预设:教室的窗户,家里卧室的窗户······)。同学们不仅想象丰富,用词也是非常丰富得当。那你们见过:天窗(板书)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窗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天窗”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慰藉、蝙蝠、鹰”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鹰”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乡下的天窗开在哪里,作用什么,以及者天窗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想象窗口这几方面的内容。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是怎么描写天窗的?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小组交流,取长补短

4.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开天窗的原因。乡下的房子只有······“天窗”。

*你们经历过漆黑不见五指的情况吗?简单说一说你当时的心情。

*乡下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那时候的窗户是开在哪里的?刮风下雨,冬天又是什么样的?

*这里有个修辞你找到了吗?如果把这句话改成: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非常黑。好吗,为什么?

*你知道乡下的天窗开在哪里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抓住“暖和、地洞、天窗”等词语。

预设二: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夏天阵雨来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理解”慰藉”含义,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让你感受到怎样的黑暗?(预设:关闭木窗后,周围一切都黑漆漆,严严密密的,让人感到害怕)

*思考,什么情况下,天窗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指导朗读,“浸”重读,读慢些。

预设三:从天窗看到神奇的世界。从那小小的玻璃······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扫荡”,说说这样的表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你感受到了什么?(拟人)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发挥想象,你还会想到什么?

*播放视频,感受天窗带来的神奇想象。说说个人看法。

5.采用范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天窗》这篇课文,知道了乡下冬天和有风有雨的日子,木板窗只能关闭,这时候在屋顶开了天窗,这天窗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想象,成为孩子们唯一的精神慰藉。那还在什么情况下,这天窗也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搜集茅盾的其他作品。

六.板书

天窗

由来

唯一慰藉阵雨想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