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 6.2图片的加工教学实录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七年级信息技术6.2图片的加工教学实录人教新课标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信息技术6.2图片的加工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认识到图片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2.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通过图片加工技能的学习,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运用图片加工工具进行创意设计。
4.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掌握图片编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图片编辑软件的使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图片编辑软件操作,如裁剪、调整大小、旋转、调整亮度和对比度等。
-图片格式转换:重点讲解如何在不同图片格式之间进行转换,以及选择合适的格式保存图片。
-创意设计:强调如何利用图片编辑软件进行创意设计,如制作图片拼贴、添加文字效果等。
2.教学难点
-高级编辑技巧: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并掌握一些高级编辑技巧(如图层操作、蒙版使用等)可能较为困难。
-图片质量控制: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在编辑过程中保持图片质量,避免过度编辑导致图片失真。
-图片版权意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图片,了解版权知识,避免侵权行为。
-创意思维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让他们能够在图片编辑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能是一个挑战。例如,在制作海报时,学生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图片元素和布局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演示法,通过教师详细讲解图片编辑的基本操作步骤,并实时演示,让学生直观学习。
2.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编辑技巧,共同完成图片编辑任务。
3.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图片编辑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所学技能进行图片创作,提升实践能力。
5.结合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编辑软件进行现场操作,并提供相关教学视频,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片,如广告、杂志封面、社交媒体头像等,引导学生思考图片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提问:图片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如何利用图片传达信息?
-引出本节课主题:“图片的加工”,说明图片编辑的重要性。
2.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讲解图片编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裁剪、调整大小、旋转等,通过屏幕演示每个步骤。
-介绍图片格式转换的方法,举例说明JPEG、PNG等常见格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讲解创意设计的基本原则,如色彩搭配、布局设计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进行裁剪、调整大小和旋转等基本编辑操作。
-学生尝试使用图片编辑软件中的图层功能,叠加不同图片,创作一个简单的拼贴画。
-学生尝试添加文字效果,如文字阴影、透明度调整等,使图片更具吸引力。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讨论内容一:如何选择合适的图片格式进行保存?
-学生举例:JPEG格式适合用于网页图片,而PNG格式适合用于包含透明背景的图片。
-讨论内容二:在图片编辑过程中,如何保持图片质量?
-学生举例:避免过度调整亮度和对比度,以免图片失真。
-讨论内容三:如何利用图片编辑软件进行创意设计?
-学生举例:通过调整颜色和添加滤镜,使图片更具艺术感。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片编辑在信息传播和创意设计中的重要性。
-回顾教学难点,如高级编辑技巧和图片质量控制,并给出简要提示。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图片编辑技能,并尝试创作个人作品。
-提醒学生注意版权问题,合理使用网络图片。
备注:以上教学流程为示例,实际用时可能因学生反应和课堂氛围等因素有所调整。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介绍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适合对图片编辑有进一步学习兴趣的学生。
-《PhotoshopCS6从入门到精通》:一本详细介绍Photoshop软件使用技巧的书籍,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深入学习。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探讨图像处理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适合对图像处理技术有研究兴趣的学生。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图片编辑软件,如GIMP、Canva等,比较不同软件的特点和操作方式。
-鼓励学生关注图片编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广告设计、网页制作、社交媒体等,了解图片编辑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