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08560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2.6.23.pdf
材料工程(08560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概况
材料工程专业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制备、加工、改性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构
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技术经济管理等工程知识,涉及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与化学工
程、能源与环境工程、信息等工业及技术领域。
本学位点自2010起招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点依托于辽宁省特色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
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3个辽宁省重点科研平
台,与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事业建立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现有师资队伍中,有专兼职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24人,其中教授54人、副教授64
人。辽宁省特聘教授4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和优秀人才培养计划43人。拥有辽
宁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辽宁省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2个。
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本学位点始终与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行业及机械装备领域的
技术进步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开发的大型输变电罐体、汽车用镁合金零部件制备技术、特
种电源装备、大型铸钢(铁)件生产技术、激光再制造技术、新(功能)材料研发与制造技
术等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近四年来,本学位点承担国家级项目(课题)28项、
省部计划和企业项目288项,年均科研经费11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授权
国家发明专利94项,专利实施42项;出版学术专著和省部级规划教材6部,发表SCI、EI
收录学术论文450余篇。
二、培养目标
面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
次应用型人才。本学科点培养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一)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
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健
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掌握所从事的材料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材料行业领
域的相关规范,在材料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
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
三、培养方向
(一)铸造新材料与新工艺
主要研究包括:新型铸造合金(铸铁、铸钢、有色)及其成形过程中缺陷的控制;新型
造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围绕铸件成形过程的工艺开发等。本方向培养特色在于充分利用
专业知识,结合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优化传统铸造工艺的同时,实现铸造合金的优化设
计,调控铸件组织和性能,形成对高端装备关键铸件材料与成形工艺的支撑。本培养方向校
企合作活动频繁,科研经费充足,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众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
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二)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主要研究包括:钢铁、有色合金等传统晶态材料,非晶合金、高熵合金、非晶纳米晶等
亚稳材料等。基于成分、组织、性能要求,调控材料的成分,优化加工工艺,获得满足使役
性能要求的新型材料是本培养方向的特色之一;基于实际工程背景,研究金属材料的变形与
断裂机理,包括拉伸、蠕变、疲劳等变形,为材料的应用与开发提供相关支撑是本培养方向
的特色之二。本培养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培养经费充足,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
要支撑方向。
(三)先进连接技术与表面工程
主要研究包括:先进连接工艺、焊接工艺装备及自动化、焊接新材料、焊接质量检测;
高能束表面改性技术、喷涂材料设计及成形技术等。重点关注高效焊接工艺设备及自动化控
制、先进材料、金属材料及异种材料连接的焊接性问题,多场作用焊接技术、激光电弧复合
焊接技术、喷涂技术、焊接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与仿真、轻质高强材料电弧增材工艺、表面
改性技术与装备,以及新型焊接材料及其控性技术等研究。旨在为先进制造领域重大装备制
造提供技术支撑。
(四)材料成形技术及过程控制
主要研究包括:铸造、锻造、焊接和轧制、高性能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合金粉体设计及
3D打印技术等材料成形技术及控制过程。重点研究材料的成形新新技术和控制方法,材料
组织与性能控制技术,材料成形工艺(铸造工艺、锻造工艺)计算机仿真技术,材料成形新
设备,材料成形设备、工艺、控制技术一体化等。旨在为先进制造领域、高端装备行业提供
满足使役性能要求的关键部件的成形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