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的价值与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关键分析 .pdf
酬直与丰颅蹒奇支术析
摘要:现阶段,人们饮食观念及生活品质方面的转变,推动社会对畜牧产品求不断增加。紫花苜蓿作为一种主
栽牧草品种,具有一定经济、生态价值,通过将其作为饲料,可以有效强化动物生产性能。紫花苜蓿不仅具有较高的营
养价值,同时还具备良好适口性,可以直接改善畜产品实际品质。对此,本文针对紫花苜蓿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展开分析,
结合紫花苜蓿植物学特性及整体价值,深入研究相关栽培技术,以此提高种植质量与产量,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可持续发
展。
关键词:紫花苜蓿;田间杂草管理;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紫花苜蓿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种植期间,根茎较为发达,作为养殖活动所的主要优质蛋白,实际种植面积
与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在种植期间,由于部分人员或者单位缺乏相关种植经验,紫花苜蓿生长缓慢,甚至会产
生缺苗、死苗现象。对此,种植人员应综合考量紫花苜蓿的植物学特性,优化栽培管理方案,结合选地、整地、选种、
播种、灌溉施肥、杂草管理等多项环节,加大细节管控力度,提升整体使用价值的同时,实现经济、生态利益的双重提
升。
1紫花苜蓿价值与特性分析
1.1紫花苜蓿价值分析
紫花苜蓿具有一定饲用价值,对养殖活动而言,其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内部粗蛋白质含量能够达到20%〜22%,
并且具备丰富的维生素,可以良好改善养殖产品品质。与现代化饲料相比,对其合理运用可以直接降低生产成本,并且
对于肉牛、山羊养殖具有一定优势,在良好提高平均日增重的情况下,增加经济效益。紫花苜蓿含有一定微量元素,将
其运用到养殖活动中,可增强动物生产性能。
紫花苜蓿内部含有皂昔、黄酮等物质,以饲料形式实施加工,能够强化动物自身免疫力,使其增强自身抗氧化能
力,为养殖人员经济收益提供保障。同时,除了养殖业,可将紫花苜蓿作为绿肥应用于水稻种植工作中。紫花苜蓿的现
蕾期与水稻插秧期一致,在种植期间,对稻田施加紫花苜蓿,可以加快水稻幼苗生长速度。另外,由于其属于多年生植
物,生长期间地面覆盖面积较大,根茎发达的情况下,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增加透水性,实现土壤有机改良。
1.2紫花苜蓿植物学特性
紫花苜蓿在我国种植历史较为悠久,其具有一定培肥改土效果。在种植期间,自身根系较为发达,与其他植物相
比,入土较深。数据显示,其幼株在生长期间的根系能够达到2.7m,在后续生长过程中,如果发育情况良好,主根甚
至会深入地下10m。同时,紫花苜蓿根的上部分属于根茎,在生长至2〜3年时,实际直径能够达到1〜3.5cm,年份越
大直径相应越大,部分多年生植物甚至会达到5cmo即使在干旱地区,主根同样能够持续向下扎根,可达到15.20cm。
紫花苜蓿正常状态下,茎长能够达到60〜120cm,不同品种的茎秆形状不同,主要包括开展、直立等。通常情况
下,紫花苜蓿开花期相差较大,不同品种实际早晚可能会相差一个月,种植人员可综合考量这一特点,合理安排种植计
划。紫花苜蓿作为一种异花授粉作物,在种植期间,优化生长环境,为其顺利授粉提供条件[1]。
2紫花苜蓿丰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选地并整地
在种植紫花苜蓿期间,由于其具备一定适应能力,种植人员可结合实际特点,做好种植区域选择工作。紫花苜蓿
具备不耐强酸的特点,且一旦土壤含盐量较高,大于0.3%则不利于其健康生长,对此,种植人员优先选择土壤pH为
6.5〜8的地块。确保所选区域排水性良好、土层深厚、地面平整。同时,紫花苜蓿种子具有细小性,在种植期间,其生
长幼芽强度较弱,无法实现顺利顶土,因此,应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区域,以中性砂壤或壤土最佳,以便提升紫花苜
蓿抗性,实现科学种植。另外,为避免雨季产生积水现象,可选择地势较高的区域,并结合实际求,合理建设排水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配备相关排水设备。
在选择好种植区域之后,应做好深松整地工作。由于紫花苜蓿属于多年生饲草,在播种之前,应积极对种植区域
实施深耕,以此提高种植成功概率。通常情况下,应将翻耕深度控制在25cm,采取轮作方式,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为有效消灭土壤中的虫卵及各种病菌,应将翻耕之后的土壤耙平,提高内部通透性,使其全面接收光照,提升种植质量。
在整地期间,种植人员可施加底肥,增加土壤肥力。采取农家肥、复合肥相结合的方式,混合过磷酸钙进行整地,为紫
花苜蓿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在这期间,如果土壤含水量较低,存在板结现象,可对其进行灌溉,重复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