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栽培管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播前准备
1.选地
2.整地
3.选种
4.选肥
播种
1.播种时间
2.播种深度
3.播种密度
三、紫花苜蓿需水特性与灌溉技术
1.苜蓿的需水规律
2.苜蓿灌溉技术
四、紫花苜蓿生长与栽培管理
苗期管理
五、紫花苜蓿病虫害防治
紫花苜蓿为苜蓿属多年生豆科植物,紫花苜蓿原产伊朗,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的栽培牧草,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产区在西北、华北、东北、江淮流域。也是我国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
播前准备
温度
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燥气候,生长最适宜温度在25℃左右。夜间高温对紫花苜蓿生长不利。根系在15℃时生长最好,在灌溉条件下,可耐受较高的温度。紫花苜蓿耐寒性很强。5~6℃即可发芽并能耐受零下5℃和零下6℃的寒冷,成长植株能耐零下20℃和零下30℃的低温,在雪的覆盖下可耐零下44℃的严寒。
水分
紫花苜蓿每形成1克干物质需水约800克,但因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很强,在温暖干燥而有灌溉条件的地方生长极好。年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地方不适宜栽培。夏季多雨,天气湿、热,对紫花苜蓿的生长最为不利。
三、选地
紫花苜蓿对土壤要求不严,除重粘土、低湿土、强酸碱土外,从粗沙土到轻粘土皆能生长,而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钙质的土壤中生长最好。耐盐碱,不耐酸,以土壤pH值6~8为宜,成长植株可耐受含盐量为0.3%的土壤。地下水位不宜过高,生长期间最忌积水,连续淹水24~48小时即可大量死亡。在盐碱地上种植,有降低土壤盐分的功能。
四、整地
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芽细弱,顶土力差,精细整地才能保证全苗。要求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浅耕灭茬,然后再深翻30厘米以上。入冬后要灌足冬水。播种前,再进行一次浅耕或耙耱整地。
五、选种
选用优良杂交种,因地制宜地选用高产、优质、多抗杂交种,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实现高产。
六、选肥
施肥原则:根据紫花苜蓿需肥规律,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和肥料特点及当季利用率,确定相应的肥料品种、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按照有机肥和化肥结合,底肥和追肥结合,复合肥和单质肥结合,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
2.施肥量的确定:紫花苜蓿根部着生有根瘤,能够固定并提供满足自身生长需求的氮素营养。在一般地力条件下,不必追施氮肥。但由于连茬收割,大量的磷钾元素被植株茎叶带走。在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施用一定量的化肥。
因此,播种前结合耕翻,亩施大有有机肥60~80公斤以上、优质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尿素15公斤做底肥。每次刈割后每亩施用过磷酸钙20公斤或磷二铵5公斤。追肥一般在春季返青后、分枝期、现蕾期结合灌水进行。第一年在苗期根瘤菌未形成前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
播种量
播种时间
分春播、夏播、秋播。①春播。春季土地解冻后,与春播作物同时播种,春播紫花苜蓿当年发育好产量高,种子田宜春播。②夏播。如果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时,可在夏季雨后抢墒播种。③秋播。秋播不能迟于8月中旬,否则会降低幼苗越冬率。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是出苗好坏的关键,原则是土干宜深,土湿则浅,壤土宜深,重粘土则浅。一般要求播深为1-2厘米。
播种量:如采用机械条播,亩用种量1-1.5公斤,撒播亩用种量为2公斤左右。
四、播种方法:播种方式有条播、撒播。可据据具体情况选用。种子田要单播,采用穴播或条播的方法播种,一般行距50厘米,穴距50-70厘米;产草田可条播或撒播,条播一般行距30厘米左右。撒播时要先浅耕后撒种,再耙耱。
五、镇压保墒:播种后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镇压,确保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镇压还具有提墒的作用,有利于种子所处的浅表土壤保持湿润状态。
六、中耕松土:紫花苜蓿播种第一年苗期长势较弱,中耕作业要以除草为主。春季返青后及每次刈割后进行一次中耕,以破除土壤板结,促进紫花苜蓿根系生长。中耕一般与追肥结合进行。
紫花苜蓿需水特性与灌溉技术
紫花苜蓿是深根植物,根系很发达,能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所以苜蓿比较耐旱。同时,苜蓿又是一种需水较多的植物,对水分的需要高于禾本科牧草。浇水次数和时间要根据降水和土壤墒来确定。苜蓿不耐水淹,在生长过程中遇涝,会造成烂根而大量死亡,因此在多雨的季节应及时注意排水。
紫花苜蓿生长栽培管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