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紫花苜蓿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滴灌紫花苜蓿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农业在其中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滴灌技术的产生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灌溉技术能力,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资源。本次论文研究中针对滴灌技术在紫花苜蓿栽培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针对性的分析滴灌紫花苜蓿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以其在未来应用和技术创新上更进一步的促进其发展,提高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紫花苜蓿;滴灌技术 ;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54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12
在紫花苜蓿种植技术中应用滴灌技术后能够显著的提高其品质和产量。但是,滴灌种植紫花苜蓿的过程中受到滴灌技术、自然环境和管理因素等影响,也会对其产量和品质带来伤害。因此,对其栽培管理技术的完善也是当前我国紫花苜蓿种植中的首要任务。
1 滴灌紫花苜蓿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本次技术研究应用选取的是面积为667m2的紫花苜蓿种植基地。选取的紫花苜蓿种植行距为30cm,使用PE90的软管进行地表下铺设,其铺设所使用的沟壑深度为20cm左右。滴灌技术的管道根据紫花苜蓿种植行距进行确定,1个管道负责两行紫花苜蓿的滴灌,即滴灌管道的行间距为60cm。其具体的应用技术根据紫花苜蓿的茬数进行实施。在紫花苜蓿种植第1茬中其土壤内部水分的含量相对较为充足,需要以每667m2 50m3的水量,5kg/667m2随水追施尿素进行滴灌;第2茬、第3茬、第4茬紫花苜蓿种植的过程中需要以每667m2 50~60m3的水量,5kg/667m2随水追施尿素进行滴灌,15d后再次对其进行灌溉[1]。
根据本次研究中第1茬紫花苜蓿栽培管理技术中使用滴灌技术栽培后大大降低了传统第1茬种植滴灌中的用水量,且明显的提高了紫花苜蓿的收割高度。此外,根据本次分析中4茬紫花苜蓿的种植产量和收割时高度、平均日生长量、每667m2鲜草量、含水量、鲜干比、茎叶比能够明确的确定其品质由于传统栽培种植技术。例如,本次滴灌紫花苜蓿高产优质栽培管理第2茬紫花苜蓿产量为550kg/667m2,收割时高度91cm,日生长量2.78cm,鲜草产量1785kg/667m2,含水量69.2%,鲜干比3.33,茎叶比2.10,其各项指标明显高于第1茬和传统种植技术的第2茬紫花苜蓿。
2 滴灌紫花苜蓿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改进建议
2.1 选择合适的茬高
40~50mm的紫花苜蓿价值和产量最高。因此,在滴灌紫花苜蓿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中需要对紫花苜蓿的收割选择合理的茬高,这样才能够保证其产量和品质。如果过低的紫花苜蓿其根茎中营养物质的储藏量不足。过高的紫花苜蓿会影响下一茬的生长周期。因此,在每茬紫花苜蓿收割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茬高。此外,每年的最后一茬紫花苜蓿其茬高应该在70~80mm,这样更有利于其抵御寒冬,保持营养和水分。
2.2 重点管理前3茬
根据本次研究分析中能够看出,在紫花苜蓿滴灌栽培管理中前3茬是种植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紫花苜蓿品质和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未来在滴灌紫花苜蓿栽培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管理前3茬紫花苜蓿,从而从部分上提高紫花苜蓿的整体产量。在其第1茬管理中需要严格的对其滴灌的水肥量进行管理,在第2茬管理中除了对水肥量管理外,还需要重点对其滴灌次数和施肥次数和比例进行管理,从而降低因水量蒸发而引发的产量下降,在第3茬管理中需要对其花蕾的开放和植物茎秆的老化情况进行管理,适当的增加滴灌次数,保障水量充足。
2.3 合理施肥
滴灌紫花苜蓿栽培技术中的施肥技术创新也是该技术培育优质高产紫花苜蓿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其施肥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的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其中尤其以对1a生以上的土地进行施肥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控制其施肥的效果。对施肥中的成分除了应该进行氮肥施肥外,还需要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补充磷肥的施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障紫花苜蓿第2年的种植产量。
2.4 根据滴灌技术对地表进行处理
紫花苜蓿属于多茬收获的植物,因此在其不同茬数种植后需要对其种植的土地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障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分的保留,提高紫花苜蓿的种植产量。因此,在同一片土地上连续种植3a紫花苜蓿技术后需要对该片土地的进行处理,采用地表浅松的方式对土地的底边进行处理,将紫花苜蓿进行表层切根,从而促进第4年新芽的生长和发育。利用滴管技术将其进行重新滴灌带的制定,更进一步的提升种植产量和品质。
3 结语
本文中针对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种植技术中的滴灌技术进行研究,未来在对滴灌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从选择合适的茬高、重点管理前3茬、合理施肥、根据滴灌技术对地表进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