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 1 4四个太阳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4四个太阳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4四个太阳教学实录新人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四个太阳》教学实录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0日星期一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四个太阳》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具体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生字词,正确读写。
3.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难点:
1.理解“四个太阳”的寓意,体会作者的创意。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解决办法:
1.通过分段朗读、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理解生字词。
3.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创作续写等方式,深入体会课文情感,并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包括课文《四个太阳》。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如太阳、四季景象等,以及《四个太阳》的插画,用于辅助教学。
3.多媒体资源: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如自然风光展示,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包括设置阅读角,准备彩色粉笔和黑板,以便进行生字词的教学和展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四个太阳》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见过几个太阳?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吗?”
展示一些关于太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太阳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四个太阳》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四个太阳》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四个太阳》的基本概念、故事情节和作者意图。
过程:
讲解《四个太阳》的故事背景,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
详细介绍故事情节,包括四个太阳的出现、变化和消失。
3.《四个太阳》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四个太阳》的寓意和艺术特色。
过程:
分析《四个太阳》中的比喻手法,如“四个太阳”象征的四季变化。
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展示不同版本的《四个太阳》插画,让学生对比分析,理解艺术表现的不同风格。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四个太阳》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如果你是作者,你会画怎样的四个太阳?”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四个太阳》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四个太阳》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四个太阳》的故事情节、寓意和艺术特色。
强调《四个太阳》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审美能力方面的价值,鼓励学生将这种想象力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四个太阳”为题,创作一幅插画或写一篇短文,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2.词汇积累丰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许多生字词,如“太阳”、“四季”、“变化”等。通过反复阅读和书写,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丰富了词汇量。
3.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
《四个太阳》这篇课文富有想象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四个太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4.语言表达能力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5.环保意识增强:
课文《四个太阳》传达了关爱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