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控 干线信号协调控制(教育课件).pptx
研究学习1
干线信号协调控制
在城市道路网中,交叉口相距很近,各交叉口分
别设置单点信号控制,车辆时开时停,行车不畅,
也加重了环境污染。
如果把一条干线上一批相邻的交叉口联合协调控
制,就可以明显的减少延误,这种控制也称为线控,线控是点控更高一级的信号控制,也是面控的一种特殊形式。
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程
(1)周期时长
在协调控制中,各交叉口的周期时长是相等的。
确定方法是:先按点控计算各交叉口所需的周期时长,然
后选出最大者作为系统的周期,对应的交叉口称为关键交叉口。
对于交通量较小的交叉口,其实际需要的周期时长接近系
统周期一半时,此交叉口的周期可按系统周期一半设计,此交叉口也称为双周期交叉口。
干线信号定时协调控制-基本参数
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程
(2)绿信比
各交叉口的绿信比仍根据实际交通量的流量比例确定,因此,协调
控制中各交叉口的绿信比不一定相同。
(3)时差
相位差可分为绝对相位差和相对相位差。
绝对相位差:各个交叉口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终点相对于某一个
标准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终点的时间之差。
相对相位差:相邻交叉口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终点之间的时间之
差。其值等于两个相邻交叉口的绝对相位差之差。
干线信号定时协调控制-基本参数
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程
(3)时差
以红灯终点为标准的时差与以绿灯终点为标准的时差是相等
的。
各信号的绿信比相等时,各不同标准点的时差都相等,一般多用绿灯起点或终点作为时差的标准点,则称为绿时差。
为使车辆通过协调信号控制系统时,能连续通过尽可能多的绿灯,必须使相邻信号间的绿时差同车辆在其间的行程时间相适应,所以时差是信号控制系统实现协调控制的关键参数。
)
干线信号定时协调控制-基本参数
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程
相对相位差,绝对相位差
第3交叉口
绝对相位差相对相位差
第4交叉口
绝对相位差
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程
干线信号定时协调控制-基本参数
第1交叉口
相对相位差
第2交叉口
相对相位差
也适用于双向交通量相差十分悬殊的双向交通(对交通量大的方向来
说是绿波)。
单向交通最容易实现协调控制。
协调控制时相邻交叉口的相位差为:
干线信号定时协调控制-协调方式
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程
(1)单向交通
(2)双向交通
双向交通协调控制实现效果较好的是:各交叉口间距相等,且交叉
口间的车辆行驶时间正好是周期的一半或其整数倍。
干线信号定时协调控制-协调方式
双向交通定时线控协调方式有同步、交互、续进三种。
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程
(2)双向交通
①同步式协调控制
全部交叉口在同一时刻,对干道车流显示相同的灯色(相
同的配时方案)。
干线信号定时协调控制-协调方式
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程
(2)双向交通
①同步式协调控制
同步式协调控制适用于:
G相邻交叉口的行驶时间等于周期时长;
间距很短的相邻交叉口,把两个交叉口当作一个交叉口;
当干线交通量特别大时就可能造成上游交叉口堵塞,这
G采用同步式协调控制
干线信号定时协调控制-协调方式
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程
(2)双向交通
②交互式协调控制
相邻交叉口的信号在同一时刻显示相反的灯色,则一辆车
在半周期内恰能驶过两个交叉口时,可连续通过相邻两个交叉口。这种方法适用于交叉口间距大致相等的干道上。
干线信号定时协调控制-协调方式
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程
(2)双向交通
③续进式协调控制(也称绿波带系统)
当交叉口间距不是很短或间距不都相等时,可以
根据路段要求车速与交叉口的间距,确定合适的时差,用以协调各相邻交叉口上绿灯的启亮时刻,使在上游交叉口上绿灯启亮后开出的车辆,以适当的车速行驶可正好在下游交叉口绿灯启亮时到达,这样,使进入系统的车辆可连续通过若干个交叉口。
干线信号定时协调控制-协调方式
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程
(2)双向交通
③续进式协调控制(也称绿波带系统)
干线信号定时协调控制-协调方式
南京理工大学交通工程
δ₁=S1
V₁
δ₂=
V2
配时所需的数据
①交叉口间距:相邻两交叉口停车线到停车线之间的距离。
②街道及交叉口的布局:干道及相交道路的宽度、各进口道宽度及进口道车道数。
③交通量:交叉口交通流向、流量,各向交通量的日变、时变图。
④交通管理规则:如限速、限制转弯、是否限制停车等。
⑤车速和延误:路上(或每对交叉口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