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学原理:张婉莹:第七章教育的形态和本质.pptx

发布:2025-04-12约小于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教育的形态和本质报告人:张婉莹2012年4月8日

本章提要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深入分析阐述教育活动、教育事业、教育意识三种教育现象的基础上揭示了教育的两种本质,其一,教育是一种特有的文化传递的形式、手段、工具;其二,学校教育事业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认识教育形态的意义教育形态的存在和种类人类社会的教育形态教育的形态01认识教育本质的意义和方法前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我国教育学界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争论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02基本结构

教育形态也就是教育现象,是指可以被人们感知到的教育的外在形态。01认识教育形态的意义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了解、认识教育形态,必将有助于教育本质问题的探讨和认识。02

教育活动现象01教育事业现象02教育意识现象03种类04

教育思想A教育事业B教育活动C

教育者01文化02受教育者03语言04要素05

活动有序化目的化规范化 * 资料来源:

01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02国家的产生03学校04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

意义正确认识教育本质是理解教育理论中一系列概念、原理、范畴和规律的基础,人们把握住教育本质,就会在教育活动中取得更大的自由方法历史主义方法

时间1949—1978年1951—1952年主要观点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有人提出教育是社会生活永恒的普遍的范畴,教育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论点,但是,在当时占绝对优势的仍然是教育是上层建筑的观点。“文革”结束后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可分为四派

上层建筑论生产力论部分是上层建筑部分是生产力论…特殊范畴说

教育活动...教育事业是人类文化的传递形式、手段和工具传递性工具性手段性一定社会制度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培养人的活动本质特征一首次清晰、全面地了解了教育的三种基本形态,强化了有关教育本质的记忆。第二胡老先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层面阐述教育问题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感悟

谢谢大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