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建筑与规划方向)课程教学大纲.docx

发布:2025-04-12约2.9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领域代码:085213

(建筑与规划方向)

一、专业(领域)简介及研究方向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目前拥有教职员工57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14人,讲师28人。学历层次较高,其中博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10人。同时,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5人,注册规划师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外聘兼职教授5人。学院拥有独立的教学及办公大楼,有专业设计教室、实验室、资料室、展厅、学术报告厅等,图书资料充足,培养环境与条件较为完善。学院立足区域和行业,注重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城乡建设高级应用型人才。

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已通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授予权,城乡规划专业目前正积极准备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工作。学院现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评估分会理事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团体会员,拥有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等一批优秀实习基地,建立了良好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培养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级、高素质专业人才。学院拥有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9年开始招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与城乡规划两个方向硕士研究生,目前已培养多届研究生。

序号

研究方向

1

建筑设计(含建筑历史等方向)

2

城乡规划与人居环境设计

3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设计

二、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熟悉专业前沿,了解相关交叉学科领域,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地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地域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村镇)规划及其理论设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等方向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三、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或非全日制脱产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并组成以研究生指导教师为主的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

2.跨学科报考或其本科为非5年制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硕士生应根据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骨干课程2门。

四、学制与学分

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全日制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一年。

3.最低学分要求

总学分

课程总学分(26学分)

必修培养环节学分

(8学分)

学位论文学分(34学分)

学位基础课

选修

课程

专业实践

开题

报告

学位论文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68

5

12

9

6

2

34

五、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时间

备注

学位基础课

公共

基础

课程

G121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必修5学分

G1211002

自然辨证法概论(理工类必修)

1

G1311003

工程硕士英语(工程硕士必修)

2

专业基础课程

Z1711001

注册建筑师、规划师理论与实践

2

至少选12学分

Z1711002

建筑创作方法论

2

Z1711003

建筑设计与实践

2

Z1711004

中国古建筑史论

2

Z1711005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2

Z1711006

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

2

Z1711007

城市设计理论与前沿

2

Z1711008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统工程

2

Z1711009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2

Z1711010

城乡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

2

选修

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Z1712001

建筑设计实践:高层建筑

2

至少选9学分

Z1712002

建筑设计实践:大型公共建筑

2

Z1712003

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

2

Z1712004

BIM与建筑数字技术应用

2

Z1712005

乡村发展与规划实践

2

Z1712006

城市设计实践进展

2

Z1712007

GIS技术与应用

2

Z1712008

城市社会学与社区规划

2

职业素质课程

G1312001

英语口语(选修)

2

G1212001

工程伦理(工程硕士必修)

1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2

专业实践

一般为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调查。

根据各有关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环节要求取得相应学分。

6

I-Ⅲ

注:1.英语实行免修申请制度。

2.同等学力及跨学科报考的硕士生根据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骨干课程2门,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学分,由导师和学院负责检查和审核。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计2学分

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查阅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