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控制科学与工程)课程教学大纲.docx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1学科级别:一级
一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
长沙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涵盖智能控制与智能计算、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等二级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2009年获湖南省本科教学特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6人,研究生导师13人。受学校的办学历史和行业背景的影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为电力、交通、机械等行业服务,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交通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与湖南大学共建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湖南省电力公司共建智能带电作业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本学科教师近年来先后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科研基金项目50多项;近年来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多项。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具有良好科研条件,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控制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在凝汽器自动清洗机器人、变电站自动巡检机器人、医用产品视觉检测机器人、语言动力系统、智能计算、道路交通参数检测技术、图像处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学科优势与学术研究特色。
序号
研究方向
1
智能控制与智能计算
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
系统工程
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
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以及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机器人技术、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大数据处理、传感与检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与信息处理系统的建模分析与优化设计技术,能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者独立承担专门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进一步在学术领域深造的知识结构和学术能力。
三培养方式
本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鼓励组成由研究生指导教师组成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审批通过的校内外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鼓励指导教师与企业单位相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支持企业单位成为研究生的培养实习基地。鼓励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四学制与学分
1.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2.原则上第一学年内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研究用撰写时间要求不少于1年。学习成绩和科研情况表现特别优秀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3.最低学分要求:
总学分
课程总学分(28学分)
必修培养环节学分
(6学分)
学位论文学分(34学分)
学位基础课
选修
课程
教学
科研实践
学术活动
开题
报告
学位论文
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学科前沿课
68
6
10
2
10
2
2
2
34
五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时间
备注
学位基础课
公
共
基
础
课
G121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Ⅱ
必修
G1211002
自然辨证法概论
1
Ⅰ
G1311001
综合英语
2
Ⅰ
G1311002
学术英语
1
Ⅱ
学科前沿课
X0511005
先进控制技术专题
2
Ⅰ
必修
学科基础课
G1011001
矩阵论
3
Ⅰ
必修
X0511001
线性系统
2
Ⅰ
X0511002
计算机控制系统
2
Ⅰ
X0511003
智能控制
2
Ⅱ
X0511004
系统建模与仿真
2
Ⅰ
选修
课程
专业选修课
X0512001
专业英语
1
Ⅱ
至少选修10学分
X0511008
数字图像处理
2
Ⅱ
X0511009
智能检测与传感技术
2
Ⅱ
X0512002
数据采集与数据挖掘
2
Ⅱ
X0512003
机器人技术
1
Ⅱ
X0512004
变流技术与运动控制
2
Ⅰ
Z0511001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2
Ⅰ
X0512005
智能计算与现代优化方法
2
Ⅱ
素质提升课
X0512006
专业学术研究方法论(控制、交控)
2
Ⅱ
必修环节
教学(科研)实践
2
=1\*ROMANI-=5\*ROMANV
学术活动
2
=1\*ROMANI-=5\*ROMANV
开题报告
2
=1\*ROMANI=2\*ROMANII
注:1.英语实行免修申请制度,申请免修条件如下:
(1)TOEFL成绩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