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硕士(MAS)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25200
一专业简介及研究方向
应用统计是侧重数据真实性、数据揭示能力及决策能力的一门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有权授予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科。我校分别于1998、2001、2003、2005年获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较为完善的学科结构为统计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用统计是2010年我校新增设的应用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点,由长沙理工大学的经管学院和数计学院共同培养,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重达到60%,高级职称的比例达65%,取得国家级基金的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达20多项,在国内的一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中发表了20多篇论文,同时,聘请了一批学术功底深厚、社会资源丰厚和管理经验丰富的校外导师,大力促进学生社会实习、实践、就业和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我院的应用统计硕士学位分设三个研究方向,一是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方向,主要探究金融领域的风险度量与管理;二是宏观经济统计与预测,主要探究宏观经济变量的趋势及其影响;三是市场调查与商务统计,主要探讨市场数据及其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序号
研究方向
1
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
2
宏观经济统计与预测
3
市场调查与商务统计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学背景,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在国家机关、党群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统计调查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应用统计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制与学分
1.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2.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一年。
3.最低学分要求
总学分
课程总学分(26学分)
必修培养环节学分
(8学分)
学位论文学分(34学分)
学位课程
非学位课程
专业实践
开题
报告
学位论文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74
5
15
12
6
2
34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时间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
基础
课程
G121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Ⅱ
必修5学分
G1211002
自然辨证法概论
1
Ⅰ
G1311001
综合英语
2
Ⅰ
专业基础课程
Z0711022
中级宏观经济学
3
I
至少选15学分
Z0711024
中级微观经济学
3
I
Z0711023
中级计量经济学
3
I
Z0711021
探索性数据分析
3
I
Z0711019
多元统计
3
I
Z0711020
时间序列分析
3
Ⅱ
非学位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
Z0712050
金融风险与监管
2
Ⅱ
至少选12学分
Z0712046
统计决策论及贝叶斯分析
2
II
Z0712049
统计调查
2
II
职业素质课程
Z0712045
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
2
II
Z0712048
统计模型与分析软件
2
Ⅱ
Z0712047
统计理论前沿
2
I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2
Ⅲ
专业实践
6
Ⅲ
五课程设置
注:1.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入学的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相应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2门,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学分,由导师和学院负责检查和审核。
2.硕士生基础英语实行免修制度,凡入学以前通过英语六级,且英语六级520分以上者可申请免修学位英语。免修基础英语,记2个学分。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1.专题教学,计2学分。
研究生期间必须参加10次专家讲座(学术性讲座不多于4次,实践性交流不少于4次),并提交每一次的学习报告。学习报告每份字数不少于3000字,由导师组评定成绩并报送研究生办,每1次合格积0.2分,全部合格计2学分。
2.专业实践,计6学分。
研究生期间必须进行社会实践12周。其中社会调查2周、教学实践4周、学位点实习基地实习6周。实践结束后提交社会调查报告1份(不少于3000字,合格计1分)、教学实践工作总结1份(不少于2000字,合格计1分)和基地实习报告1份(不少于5000字,合格计2分),由导师组评定成绩并报送研究生办,全部合格计6学分
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计2学分。
研究生在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的指导下,认真研读不少于40篇的中英文文献,其中外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