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应用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2
《Web应用开发》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Web应用开发》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2.5学分、40学时,面向网络工程专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Web开发的基本知识与应用,完成网站的设计制作。本课程培养学生应用动态网站技术进行中小型Web应用程序开发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Web开发工程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课前带着问题自学,课中带着问题讨论分析,课后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争学生将理论知识学通学活。教师在整堂课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几个案例,将课程思政的内容融入教学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后借助慕课、学习通、QQ群、邮件等多维平台,发布调查问卷、知识点练习、单元测试、课程考试、讨论习题等,教师通过对学生历史成绩查询、课前课后资源学习记录、随堂测验分析、互动交流统计等对学生课后练习进行针对性辅导,反馈服务教学过程,实现对学生发展的动态追踪。
二、典型案例
1.案例简介
“陕南红色文化新闻发布系统”属于综合案例开发的教学内容,案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网站加强红色旅游品牌推介,促进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2.案例
陕南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课程以“陕南红色文化新闻发布系统”设计开发为主线,厘清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梳理各思政元素之间的关系,把课程资源转化育人资源,做到价值育人贯穿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创设课程学习情境,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三个方面架构整个课程。知识目标层面需要掌握Web系统开发的流程、掌握Web系统相关文档撰写。能力目标层面能独立完成Web系统开发、能独立撰写Web系统开发相关文档。思政目标层面,通过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及软件行业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爱岗敬业的意识。
《Web应用开发》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合理运用课程思政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为平台,引导学生基于自身对社会热点或者校园场景的洞察,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社会和校园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树立信心,将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工程伦理融入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以人为本,注重需求分析,突出实用性;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就业方向,提高职业素养;创设开放的第二课堂,吸收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基于项目驱动开展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敢于挑战常规,勇担新时代赋予青年学子的历史重任,为科技强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案例成效
本课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施政工作目标,基于企业工作案例,融入爱国情怀、工匠精神、责任担当、团队精神、大局意识等相关思政元素,扎实训练项目开发的具体技能。将“立德树人”的培养内容无缝融入《Web应用开发》课程中的教学改革措施,使原本仅仅注重编码以及技能的专业课注入了思政灵魂。
从教学达成目标来看,不仅实现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还实现了思政目标,真正做到了在专业课中完成价值引领的目的。通过“课内思政元素+课外实践思政”达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学生在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体验好。
课程思政体现了“德育无形,润物无声”的原则,践行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要进一步挖掘整合课程思政资源,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不断提高专业课老师的思政教学能力,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课程思政”是一系统工程,其建设和改革必须继续探索、深化和完善,这就要在总结、借鉴已有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进而形成适合本门课程的完整教学体系。首先,需要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对接。其次,深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改革,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