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2
《工程图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课程讲授对象:机类、近机类相关专业大一学生;所用参考教材3本,均为课程团队近几年编写的互联网+立体化教材。
二、在线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在线教学的设计模式,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外,主要是通过案例讲解和项目驱动,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有机融合。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梳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采取“理论+实践”、“2D绘图+3D建模”、“空中课堂学习+分组创新设计”的多模态教学形式,理论学习、计算机建模、读图画图几种思维方法的协同融合,3D构形与2D表达双向并行。
2
项目驱动与典型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
将“齿轮油泵”的建模、“无碳小车”创新设计与课堂教学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通过“做中学”达到探求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创新实践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
多种在线教学方式的相互补充
采用腾讯会议+学校可视化平台+QQ群方式组织线上、线下教学,打造翻转课堂。
三、课程思政案例
1
案例名称:螺纹紧固件的连接方式与工程应用
采取“理论+实践”、“2D绘图+3D建模”、“空中课堂学习+分组创新设计”的多模态教学形式,理论学习、计算机建模、读图画图几种思维方法的协同融合,3D构形与2D表达双向并行。
2
教学目标
1)掌握螺紧固件的连接方式与使用场合;掌握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
2)理解螺纹紧固件的工程应用,螺钉(栓)在机器中所起的作用,螺钉虽小,作用不可估量,鼓励学生发扬新时代的螺丝钉精神,即立足本职工作,做好每一件利国利民的小事。
3)理解螺钉制造工艺与机器质量密切相关,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制造强国,必须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分组进行螺纹紧固件3D建模与装配,掌握螺纹紧固件的连接原理,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协调能力。
3
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元素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
1)通过动画展示三种螺纹连接方式的原理与连接过程,产生直观、形象的效果。
2)课程思政引入:螺钉连接在机器中无处不在。上海牌手表、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等曾经是“中国制造”品质的代名词。如何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制造强国与螺钉连接质量密不可分。
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小小的螺栓也该有这样的追求。否则时间一长,出现腐蚀或者松脱,就会导致安全隐患。
提倡螺丝钉精神: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发扬螺丝钉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螺丝钉精神并没有过时,具有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需要发扬新时代的螺丝钉精神。
3)螺纹紧固件的装配画法
通过绘制上述螺纹紧固件的装配图,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注重每一个细节。
4)分组进行3D建模装配。
学生在构型设计的同时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分工合作,互相学习,也可以让构型设计优秀的学生树立榜样,用“榜样意识”带动大家共同进步。
5)课堂互动,可视化平台随机点名,回答图6问题。
分析思考题:图2的工程案例中,汽车轮胎与车身的连接,钟表中所用到的螺纹连接,分别采用哪种螺纹紧固件的连接形式?
四、师生对教学效果的感受
本课程在特殊时期采用线上教学,教学团队克服了许多困难,采取分工合作,共享资源方式,重新制作了随堂测试题库、课件等教学资源。学生互动交流充分、参与度专注度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工程图学课程是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清楚作为一名工程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与文化内涵。课程团队一致认为:对学生的要求应从知识探究、能力培养,逐步提升到素质养成、价值引领的高度。因此,在课程中开展思政建设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制图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实现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将思政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