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错了就要改》第2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docx
3《错了就要改》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错了就要改》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改正错误”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学会主动承认错误,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正。具体内容包括:1.认识错误;2.承认错误;3.改正错误的方法;4.错误改正后的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法治意识,能够理解并认同规则的重要性;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学会在错误面前勇于承担责任;提升自我反思能力,能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会成长。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形成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为成为遵纪守法、有道德品质的好学生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生理解错误的概念,认识到错误是成长的一部分;2.学生学会主动承认错误,并采取实际行动改正。
难点:1.学生在面对错误时,能够克服羞愧和恐惧,勇于承认;2.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改正方法,并坚持执行。
解决办法:
1.通过故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错误的概念和改正错误的重要性;
2.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错误,并学会承认;
3.提供具体的改正方法指导,如制定改正计划、寻求他人帮助等,并监督学生执行;
4.通过反思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改正错误的经验,提升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道德与法治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相关教学视频、图片素材、电子故事书。
教学手段: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境模拟。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改正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1.开场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错误?你们是如何改正错误的?”
2.展示一些关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犯错误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错误的存在和改正的重要性。
3.简短介绍错误的概念,以及改正错误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错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错误的基本概念、成因和改正的方法。
过程:
1.讲解错误的概念,包括错误的定义、常见的错误类型等。
2.分析错误的成因,如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3.介绍改正错误的方法,如自我反省、寻求帮助、制定改正计划等。
三、错误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错误的特点和改正过程。
过程:
1.选择几个典型的错误案例进行分析,如学习中的错误、生活中的错误等。
2.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错误的具体表现和改正的过程。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错误改正相关的主题,如“如何帮助他人改正错误”。
2.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五、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错误改正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1.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2.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3.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六、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错误改正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过程:
1.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错误的概念、成因、改正方法等。
2.强调错误改正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面对错误,勇于改正。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错误,并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改正,以巩固学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5分钟)
目标:巩固学生对错误改正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过程:
1.布置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在课后遇到的错误,并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改正。
2.作业要求:学生需在作业中描述错误情况、改正过程和心得体会。
3.鼓励学生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改正经历,以促进全班共同学习和成长。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错误的概念,知道错误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学生掌握了识别错误的方法,能够区分错误与失误,明白错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学生学会了主动承认错误的态度,能够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
2.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形成了积极面对错误的正确态度,不再因为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