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考试题(含答案).docx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以下哪一项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A.经济增长问题
B.物价水平的变动
C.企业的生产决策
D.失业率的变动
答案:C
解析: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和决策,企业的生产决策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而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变动、失业率变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2.需求定理表明()
A.随着汽油的价格提高,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下降
B.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得到提高
C.计算机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其需求量增加
D.随着乒乓球价格下降,对球拍的需求量会增加
答案:C
解析:需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计算机价格下降引起其需求量增加符合需求定理;A、D选项体现的是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影响;B选项价格与质量之间没有直接的需求定理关系。
3.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当价格为每单位3元时,销售量为100单位。若价格下降10%,则总收益将()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价格下降会使总收益增加。已知需求价格弹性为2,价格下降10%,根据弹性公式,需求量会增加2×10%=20%。原来总收益=3×100=300元,价格下降后价格为3×(1-10%)=2.7元,需求量变为100×(1+20%)=120单位,新总收益=2.7×120=324元,总收益增加。
4.消费者剩余是()
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
B.消费者消费不了的商品
C.消费者的货币剩余
D.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差
答案:D
解析: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5.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C.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效用水平
答案:A
解析: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其形状取决于消费者偏好。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影响预算线,商品的效用水平通过无差异曲线的位置体现,但不是决定无差异曲线形状的因素。
6.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
A.平均产量递增
B.平均产量递减
C.平均产量不变
D.平均产量达到最低点
答案:A
解析: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大于之前的平均产量,会使平均产量递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
7.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答案:B
解析:等成本线表示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等成本线平行向外移动,说明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增加了,从而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要素组合。
8.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
A.规模报酬的变化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C.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的变化
答案:C
解析:在短期生产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从而导致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而平均成本曲线受边际成本曲线的影响,也呈现U形。规模报酬变化是长期生产中的概念;外部经济与不经济影响的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的变化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主要原因。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A.P=AR
B.P=MR
C.P=MC
D.P=AC
答案:C
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P=AR=MR。厂商实现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R=MC,所以P=MC。当P=AC时,厂商实现收支相抵;P=AR和P=MR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但不是短期均衡条件。
10.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
A.MR=MC
B.AR=AC
C.MR=MC=AR=AC
D.P=MC
答案:C
解析:在长期中,完全竞争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当MR=MC时,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当AR=AC时,厂商经济利润为零。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MC=AR=AC。
11.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A.向右下方倾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