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画图分析)微观经济学考试题答案(画图分析).doc

发布:2016-12-29约2.18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总效应与边际效应的关系 消费者均衡 生产曲线 短期成本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问题 TU O O X X TU MU MU 特点:1.曲线TU为自原点出发先曾后减的倒V型曲线2.曲线MU为单调递减的曲线 关系:当MU为正时,曲线TU单调递增;当MU为负时,曲线TU单调递减;当MU=0时,曲线TU的最后、高点即TU最大 X2 A E U3 U2 U1 O X1 B 在消费者均衡点E上,无差异曲线U2同预算线AB相切,其斜率相等。而AB的斜率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表示。U2斜率用用边际替代率表示,故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边际替代率=两商品的价格比MRS12=P1/P2。由于边际替代率可以用两商品的边际效用来表示表示:MRS12=MU1/MU2故MU1/MU2=P1/P2 则消费者均衡条件为两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TPL MPL APL A I II III O L MPL APL TPL C B 特点:先曾后减的倒U型曲线 关系:(1)TPL和APL ①MPL=dTPL/dL,知MPL在数值上等于曲线TPL上对应点的斜率②若A点前MPL单调递增,A点后MPL单调递减,A点对应MPL的最高点③若C为曲线的最高点,则C点之前MPL0,TPL增加;C点后MPL0,TPL减少;C点处MPL=0,对应TPL最高点(2)TPL与APL①APL=TPL/L,知APL在数值上等于TPL上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②若B点为TPL上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最高点,则B点前APL增加;B点后APL减少,B点对应着APL最高点(3)APL和MPL当MPLAPL时,APL增加;当MPLAPL时APL下降。MPL与APL交于APL最高点 生产三个阶段(1)如图所示,第II阶段的起点为APL的最高点即为APL与MPL的交点,终点为MPL=0的点即TPL的最高点,从而将整个区域划分为I、II、III三个阶段(2)生产者会把生产落在第II阶段(3)原因1.在第I阶段MPLAPL,APL增加TPL增加,说明此时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固定生产要素的投入相比较少,还远没有达到最佳搭配比例,因此理性消费者会增加对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将生产推进到第II阶段2.第III阶段APLMPL,MPL0,TPL减少,说明此时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与固定投入要素相比较多,远远超过了最佳搭配比例,理性消费者会减少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将生产回到第二阶段 C O O Q Q3 Q2 Q1 AFC AVC AC MC FC VC TC Q Q1 Q2 Q3 C 特征:①PC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FC=b②VC为由原点出发的单调递增的曲线,递增速度先慢后快③TC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加和,平行于曲线AC上移b个单位得到④AC,AVC,MC为先减后增的U型曲线⑤AFC为单调递减的曲线关系:①MC与AC:当MCAC时,AC减少;当MCAC时AC增加;MC交于AC的最低点处②MC与AVC:当MCAVC时,AVC减少;当MCAVC时AVC增加;MC交于AVC的最低点处③AC与AVC(1)AC=VC+AFC,AC与AVC之间的垂直距离为AFC,AFC减少,故AC与AVC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2)AV在AVC上方(3)AVC的最低点总在AC最低点的左方 b E2 MC AC AVC d(AR=MR=P) Q Q2 O P2 利润最大化均衡产量 由MC=MR知E1为均衡点,Q1为均衡产量。此时总收益总成本,缠上获利 总利润为图中阴影部分 A d1(P1=AR1=MR) MC AC E1 P1 AVC Q Q1 O P P 由MC=MR知E2为均衡点,Q2为均衡产量。此时总收益=总成本,经济利益归为零 E2为收支相抵点 O Q3 Q d(AR=MR=P) AVC AC MC P3 P E3 由MC=MR知E3为均衡点,Q3为均衡产量。此时总收益总成本,此时厂商亏损但不停产。因为如果停产厂商会损失全部固定成本,而如果不停产,总收益在弥补全部可变成本的基础上还可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生产比不生产好,厂商会继续生产 AVC d(AC=MR=P) E4 Q4 AVC d(AR=MR=P) E5 Q5 P P5 O P P4 O MC Q 由MC=MR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