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9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9猎人海力布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学习《猎人海力布》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理解人物品质,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故事情节。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梳理《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脉络,包括海力布救村、变成石头等关键情节,确保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重点二: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分析海力布的善良、勇敢和无私,让学生理解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其行为背后的道德价值。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民间传说的特点理解。教师需帮助学生理解民间传说的艺术特点,如夸张、想象等,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领悟民间传说的魅力。
-难点二:道德品质的内化。引导学生将海力布的道德品质与自身行为相结合,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善良、勇敢和无私的精神。
-难点三:故事情感体验。由于民间传说具有夸张和神话色彩,教师需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波动,如海力布救村的英勇与牺牲,让学生产生共鸣。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提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民间传说的特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展示民间传说的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讲述一个与猎人相关的民间故事,引发学生对《猎人海力布》的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民间故事,讨论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强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举例说明:通过讲述其他类似民间传说故事,如《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帮助学生理解民间传说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海力布的人物性格,探讨他在故事中的行为对其他人的影响。
3.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故事中的海力布、猎人、村民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民间传说的艺术特色,如绘画、雕塑、剪纸等,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
4.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并尝试运用故事中的艺术手法。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给予学生创作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传说的特点和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的精神。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他们提出改进意见。
6.课后拓展(约10分钟)
-教师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收集家乡的民间传说故事,并与家人分享。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传说,拓宽知识面。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民间传说故事集: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全集》,了解更多的民间传说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丰富学生对民间传说的认识。
-传统民间艺术作品:收集并展示与民间传说相关的艺术作品,如民间剪纸、刺绣、皮影戏等,让学生通过视觉艺术感受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间音乐与舞蹈:介绍与民间传说相关的音乐和舞蹈,如《刘三姐》、《梁祝》等,让学生体验民间文化的韵律和节奏。
-民间故事改编作品:推荐学生观看与民间传说相关的影视作品或动画,如《宝莲灯》、《大闹天宫》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拓展建议
-故事创作:鼓励学生以《猎人海力布》或其他民间传说为素材,创作自己的故事,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物角色分析:引导学生对《猎人海力布》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如海力布的善良、猎人的贪婪等,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民间传说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或观看民间传说知